(68)
密集的炮声,短暂的空寂,鼓点似的脚步与辎重车的隆隆鸣响,一九四九年六月二日,青岛翻开历史性的一页。
“解放军进城了!”上午九时多,不知从哪个巷口发出喊声,奉化路千家万户的大门、窗户接二连三地打开,人们争先恐后涌上街道,整个上下四方变成沸腾的海洋,彩旗、锣鼓、巨幅标语,自发的欢迎队伍如逶迤长龙,十分壮观。
“爸妈我回来了!”站在军车上的王志进,老远望见奉化路小院,激动万分,不停地挥手摇动。
“是老四的声音,我听出来,听出来啦!我要出去看看。”卧病在床的王继玉传唤老伴扶他下床。
“老头子,大夫说你不能乱动,我代你出去瞅瞅。”老伴王徐氏安抚老头子,噔噔噔地跑出小屋。
侄女王淑担心街边迎接部队的人群挡住视线,正往墙头搭木梯,奶奶从身后把她拨拉到一边:“扶我先上!”
王徐氏晃悠着爬上墙头,侄女赶紧上去抓牢奶奶的胳膊,老少俩人手挡刺眼的阳光向前方望去,正巧王志进乘坐的军车停在路口,儿子一眼看到母亲,使劲地招手,泪水模糊了视线。
“在那里!”随着侄女的手势,王徐氏终于觅到熟悉的面孔,她不管儿子听不听见,一遍遍疾呼“老四,咱们回家,咱们回家!”声音哽咽而悠长。
“妈,我看到四弟了。”三儿媳妇潘素美领着大儿子对娘说。
“看见老三你丈夫吗?”
“没有,我再出去瞧瞧。”
大侄女王淑蓦然回首,发现爷爷拄着拐棍靠在北屋门框,她高兴地大声对爷爷说:“我看到四叔了。”
王徐氏见老头子自己走出房间吓坏了,赶紧让侄女扶下梯子,劝老伴返屋休息:“我代你问候孩子了,他很好,还那么结实,没几天就回家。”
“那就好,那就好…”腿脚不便的王老嘴里不断地叨叨,面前泪花飞扬。
根据青岛市接管委员会的规定:解放军进城后各地下组织负责牵头接管对口单位,梁国荣、高思敬与军管小组接管四方大厂;王志进率小分队进入扶轮铁路中学;王岩带领部队入驻青岛站。
刚刚出任组织部部长的宋子成,六月三日赶去市局宣布新班子,会议结束后他从楼上下来,迎面碰上二处处长衣吉民,没等他开口,衣急匆匆地告诉他:“紧急会议,今早台东三路德盛泰商行发生打砸抢事件,民众生活物资遭哄抢。”
“快去吧,顺便问一下,周永祥他们咋样?”
“几天前去铁路局保卫处报到,我正准备借调过来。”
“帮我代问他好。”
“一定。”衣吉民来不及细说,三步并两步跑上台阶。
衣现在的部门担负着全市剿匪与肃谍双重任务,其压力前所未有。他今天楼上楼下不知跑了多少趟,各地险情报告一个接着一个。
“老衣,青岛各个商号承担着市民大量油粮酱醋的供给任务。德盛泰商行长期守法经营,在四方沧口一带名气很大。解放第二天就发生抢劫事件,说明敌人力图趁新政权未稳,制造麻烦,向我们挑战。”局长周鸿恩见到衣吉民说。
“我们处也接到几十个报案电话。”衣汇报道。
“此起彼伏呀,显然敌人做了精心准备。你不是在侦破q号计划,说不定与这起案件有某种关联。我建议立即成立特别小组,调一批精兵强将集中破案。小组成员不要在市局露面,这个院子里许多文员还是解放前留下来的,背景复杂,以后重要案子你可单独向我汇报。”
衣吉民:“我刚调阅《敌情通报》,袭击商号初步怀疑为土匪与流窜地痞所为,当然需进一步勘察。青岛刚解放,国防部二厅、保密局与中统三股势力搅在一起,对新政权构成巨大威胁,我准备借调铁路分局周永祥加入行动小组,他原是青岛铁路支部一把手,久经沙场。”
“没问题。”
这时有人敲门。
“请进。”周局长抬手示意衣止住话头。
“局长,这是您要的资料。”
“我给你们两位介绍下,这位是二处处长衣吉民。他是市局资料室的肖忠科,过去解放区策反的干部。”周向肖引荐衣,两人互致军礼。
肖出门后,周局长又想起件事:“华东局城工部一直关心解放前青岛‘官警解放委员会事件,你们侦破q号计划时留心下相关线索。”
“我一直跟踪这起案件。”
衣吉民回到办公室第一时间通知周永祥:“三十分钟后在德盛泰商行门口碰面,铁路分局那边我会打招呼。”
德盛泰商行坐落在台东三路,这是栋红砖青瓦的日式建筑,一楼做生意的大堂为多间商铺打通。
商行李老板得知市局处长登门,热情地跑下二楼迎接,衣与周永祥在门外简单沟通下情况后,立刻进入现场勘察。俩人注意到:面向大街的窗户玻璃几乎全碎,大堂整排的柜面折裂凹陷,矗立墙边的榆木柜子面目全非…
“具体多少损失?”衣问。
第61章 肃敌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