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我就有点坐不住了,姜丽竖起一根手指放在嘴边,嘘声道:“稍安勿躁,待会儿好戏就要开演了。”
我挪了挪屁股,转头一看便见不远处坐着一个老太太,那老太太尖嘴猴腮,头上还缠着一块白色的布,身穿黑衣黑裤,如同一尊石雕一样坐在原地一动不动。我惊出了一身冷汗,“这,这是鬼魂?”
姜丽无所谓的道:“什么鬼魂?我怎么没看见?”我顿时皱起眉头,“就在不远处坐着呢?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老太太,我都看见了,你怎么可能看不见?”
然而,等我再次望过去的时候,刚才老太太出现的地方却空无一物,哪里有什么鬼魂,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姜丽耸了耸肩,“你肯定是太紧张看错了,而且就算这附近真的有鬼魂那又怎么样?你又不是没见过鬼。”
我张了张嘴,只得沉默下来,警惕着四周不敢让自己有丝毫的放松。从刚才她说话的方式可以看出来,她不是故意吓唬我,而是真的看不见,但我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刚才那短短的几秒钟绝不可能看错,现在想来,当年废除这个戏台子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也不知干坐了多久,夜色越来越深,正当我困意袭来,眼皮子忍不住打架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了一道尖细的唱腔,这唱腔悠远婉转,力道十足,但落入耳中,却又有种说不出来的诡谲。
随着唱腔落下,便起了一阵敲锣打鼓之声,但我的睡意不但没有退去,反而是越加剧烈,迷迷糊糊中,我看到台上有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人影在不断晃动,其音随形,健步如飞,“道德三皇五帝啊!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闹了个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播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哇……”
听这一段戏音,浑厚激昂,慷慨有力,我听得出来,这是梆子戏中最火的一曲《大话刘罗锅》,儿时我爷爷也喜欢听这东西,闲来没事就喜欢放,可我那时太小,觉得咿咿呀呀唱的非常难听,可现在长大了再听一遍,顿时觉得心情也随词调而起伏跌宕,难以平静。
我的脑袋很沉,可意识却非常清晰,要不然我也不会分辨得出这是什么戏曲,什么调子了,可我若想要睁开双眼看个透彻,却是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
但我知道,现在台面上在唱戏的绝对不是正常戏班子,梆子戏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最早起源于山东一带,古代的腔调与近现代的腔调有非常大的区别,我虽不喜好这一口,但小时候受到爷爷熏陶,自是在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爷爷的《刘罗锅》有两套,一套就是现代唱腔,而另一套便是古代唱腔,古代的嗓音浑厚,唱起来宛如大鼓大锣齐齐敲打,声势浩大,而近现代人的嗓子比不上古代那么豪迈,却有种细腻婉转在内,就算少了鼓锣听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单现在听到的这种唱音,我敢肯定就是古代的唱法,换言之在我面前舞动的根本不是人。
第二百七十六章 梆子鬼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