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9章 三大作物[2/2页]

朕不吃这一套 遍地沧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倭健4碗奘质橐环??尚?矣诟呒颐砰怪?稀4?几呒遥?叱ど?羰腔乩矗?盟????唬?埔澹?闳抿V莸胤焦倩に透叱ど??淳┘?蕖;埔灏焓碌昧Γ?鸵?00两。”
      朱厚照说完,展开纸笔,略一沉思,写下了四个大字:造福于民。
      “黄义,你回凤阳之后传朕的旨意,叫地方官在凤阳府推广玉米种植,越多越好。同时,找一些人手,住下乡下,从选地开始,到播种、施肥、除草、铲趟、秋收,全程跟踪,总结编写出一套种植要领出来,便于将来传播,此事至关重要。编写成书之后,呈送上来,朕要亲自浏览。”
      “奴婢领旨。”
      各地官员常有献宝、献祥瑞之举,历代相沿成习。
      朱厚照登基不久,就下敕令,各地停止献宝、献祥瑞。
      今天这个玉米,刘瑾开始的时候也没当回事儿。现在见皇上如此重视,灵机一动,就有了主意。
      “皇上,这个玉蜀黍既然能造福万民,何不赐它一个名字?”
      朱厚照一想,也有道理啊。
      玉米今后要在全国推广种植,各地叫法可能不同。统一名称,对于今后的推广、称呼、行文都比较方便。
      皇上亲自给玉米命名,可以扩大玉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便于人们接受和推广。
      “玉蜀黍颗粒洁白,如同美玉。能够作为口粮,让天下百姓免于饥馑,价值如玉。就叫它玉米吧。”
      “恰如其分,皇上圣明啊。黄义,听见了么,这个玉蜀黍,今后就叫做玉米。你回去之后,晓谕颍州官民,以后不可再叫什么玉蜀黍。”
      朱厚照急忙摆手。
      “不必如此费神。朕虽然命名,但玉蜀黍有名在先,叫了也就叫了,不必为此大动干戈。”
      这个刘瑾,一有机会就拉大旗作虎皮。不过就是个名字嘛,何必那么较真?
      朕亲自命名玉米,很多人抢着用还来不及呢,哪里还用你官方强迫使用?
      这个龟儿子,就知道搞形式主义、低级红高级黑那一套。
      “刘瑾,把这些玉米种子送到皇庄……,不,还是留在这里,由朕亲自保管吧。”
      刘瑾带着黄义出去,朱厚照把玉米拿到舆地图厅,用一个绳子吊在屋?派希?獾帽焕鲜蟪粤恕
      现在的每一粒玉米,都是种子,十分珍贵。
      玉米已经有了,还剩下番薯和马铃薯两种作物,需要引进。
      这两种作物跟玉米一样,也是原产于美洲。
      根据历史记载,番薯在80多年之后的万历年二十一年,由福建、商人陈振龙和其子陈经纶从吕宋引进。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区,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现在还没有向美洲以外的地方扩散。欧洲人引进马铃薯,已经是四五十年之后的事情。
      不过,时空发生了扭曲,英国的历史进程提前了80多年。
      按照这个进程计算,英国人可能已经引进了马铃薯。不过,他们还只是把马铃薯当成一种观赏植物,不知道马铃薯的块茎可以吃。要等到将近一百来年之后,法国一位农学家才发现马铃薯可以食用。
      他相信,在欧洲商人和天竺、南洋的贸易中,有可能出现马铃薯。
      所以从去年开始,朱厚照就叫锦衣卫在海外商人中搜寻番薯和马铃薯,准备引进。

第39章 三大作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