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1章 喜忧参半[2/2页]

朕不吃这一套 遍地沧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番茄么?当初也是没人敢吃。你们知道螃蟹吧,当初也是没人敢吃,可最后终究有人开了头,做了第一个。”
      “上古时候,人们不知道草药,神农氏就尝百草。为了天下百姓,朕就作第一个吃番薯之人。朕先吃,尔等随意。”
      说完,朱厚照就把番薯片放进嘴里,咔嚓咔嚓吃了。
      “皇上,万万不可啊。”
      刘瑾还在磕头。
      “朕已经吃了,有点甜,并无其他异味。再来一片。”
      朱厚照就又吃了一片。
      几个人一看,皇上都吃了,自己若是不吃,皇上会怎么想?
      吃吧。
      反正皇上都吃了,吃死了还有皇上陪着。能拉皇上垫背,也是赚了。
      再说了,便是中毒,还有太医呢。救皇上的时候,顺手也把我们救了。
      一咬牙,几个人都吃了。
      正如皇上所说,还真的有点儿微甜,没感觉有何异常。
      “怎么样?没事儿吧。朕都不怕,你们怕什么?”
      此时是没事儿,就怕以后有事儿啊。
      “杜伟仁,你给朕说说,如何得到这个番薯的?”
      杜伟仁就按照跟唐寅说的那样,把经过说了一遍。
      “南洋其他地方有么?”
      “我家未曾见过,不敢确定到底有没有。”
      “马铃薯见过么?”
      “没有。”
      在葡萄牙的船上得到的番薯,很可能是因为比其他食物耐储存,当做储存食品的。
      此时海上航行,条件非常艰苦。船小,空间有限,携带的补给也少。船速慢,海上航行时间长,补给港口少,携带的食品容易腐败变质,经常发生食物中毒、肠道疾病以及传染病等疾病。
      船上带些番薯,确实比其他食物更容易保鲜,吃起来安全得多。
      此时葡萄牙跟西班牙一样,已经在南美殖民,番薯自然是从南美引进的。
      孟加拉湾的葡萄牙船,应该是从欧洲来的。这证明,欧洲很可能已经引进了番薯。
      已经有了玉米,再加上番薯,这意味着欧洲抵抗饥荒的能力大大增强。
      时不我待啊。
      等待番薯熟的时候,朱厚照就询问杜伟仁家在南洋和西洋经商的事情。
      杜伟仁以前曾经去过几次南洋,最近几年虽然没去过,但也从家里人那里了解到一些情况,就一一如实回答。
      朱厚照听了,喜忧参半。
      高兴的是,中国商人在南洋和北印度洋一带,仍然有不少人。在当地商贸圈中,仍然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
      忧虑的是,中国商人在那里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挤压。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威尼斯、热那亚商人,在那里的数量越来越多。
      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在那一带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
      日本和琉球的商人,在那里势力不小。安南和暹罗,借助地缘优势,也成了地区商业的小霸王。
      如果大明不及时介入那里,等这些势力坐大,将来想在那里获得主动权,就愈发困难。
      番薯熟了,几个人心里虽然没底,但是皇上都吃,也就跟着吃了。
      觉得味道还不错,身体也没什么异常。
      众人心情轻松了不少,都挺高兴。
      这个番薯只要烧熟、蒸熟就能吃,非常简单。
      如果真的象皇上说的那样,亩产数千斤,甚至上万斤,南北都能种植的话,那么一家种上一两亩,还真的就能度过饥荒。

第51章 喜忧参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