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6章 舌战群臣[1/2页]

朕不吃这一套 遍地沧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众人觉得赢了这一回合,士气大增。
      吏部主事孙磐,觉得时机成熟,趁机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事要奏。”
      “说吧。”
      “如今最大的弊政,莫甚于内臣典兵。各地、各边、各道、各仓镇守、分守太监,千方百计役占健卒。或者低价强买弓弦,扣减马料,或者田猎损伤战马,或者强夺百姓耕牛,或者聚敛恶少。一旦遇到敌情,就驱赶羸兵弱卒应战,因此不能决胜。”
      “即使获得微弱战绩,就大张旗鼓报捷,谎报战功,骗取奖赏。更有甚者,人还没有离开京师,名字就出现在捷报和奏章上。好大喜功,浮夸虚报,积弊已久。如此兵威,岂能振兴大明?”
      “孙磐所言,确有实情。你既然看到了弊端,可有何良策,革除弊端?”
      孙磐刚才说的慷慨陈词,朱厚照这么一问,却无言以对。
      “臣……,臣以为,应该尽行裁撤革除监守太监。”
      孙磐此言一出,就有好几个人附议。
      见朱厚照不吱声,刘健站了出来。
      “皇上,孙磐列举的弊端虽然确实存在,但是尽行裁撤所有太监,未免激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边镇军情,瞬息万变,理应及时应对。若果多方掣肘,很可能贻误军机。”
      “臣以为,可首先裁撤边镇监军太监。其他各处太监,严加管束即可。”
      刘健知道,皇上不可能把所有的太监都召回,所以拿出这个办法。不少人也觉得刘健做事稳健,于是纷纷附议。
      孙磐列举的太监问题,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刘健的折中措施,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是,透过表面看本质,关键在于太监是皇帝的代表,起的是监督节制作用。
      一旦裁撤了太监,皇帝就失去了耳朵和眼睛,边将等人就没有了制约和监督。遇到什么事情,他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皇帝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信息来源,就只能在从下到上的官僚系统营造的信息茧房里面打转转,成了任人摆布傀儡。
      遇上忠臣、良臣还好,遇上奸臣之类的,皇上就很容易被蒙蔽。任人摆布,做出错误决策。
      既然裁撤了太监,就是以前做错了,现在大臣们进行了纠正。这是污名化皇帝的续集剧情。同时还能削弱皇权,加强行政权力。
      朱厚照也不得不佩服这帮官僚们的手段。
      他们总是能用名正言顺的理由,站在道德制高点和政治正确的角度上,夹带私货,谋取私利。
      “都察院,你们有何见解?”
      张敷华觉得上一回合皇上虚心纳谏了,这一回大概也会如此,就站队孙磐和刘健。
      “臣以为刘阁老所言极是。”
      “大理寺,你们以为如何?”
      “臣附议。”
      何休也站了队。
      “张懋、郭勋、徐光祚,尔等以为如何?”
      “臣附议。”
      朱厚照不禁感到悲哀。
      刘健和孙磐,代表的是行政系统。都察院和大理寺代表了司法系统。张懋等人代表了军方。
      行政和司法,本来应该互相制约。文官和武将,也应该互相牵制。
      皇帝的角色是居中裁判,维持各方力量的平衡。
      现在的形势,是行政、司法、军方结成了同盟,共同跟皇帝抗衡。
第76章 舌战群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