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1章 正德一号[1/2页]

朕不吃这一套 遍地沧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东阳心里好奇,草草吃了饭,就催着唐亭去看纺纱机械,唐寅听说了,也跟着过去看。
      唐亭把刘雅音和她的两个助手叫上,到了一个专门的屋子里面。
      里面六台纺纱机,这是去年底朱厚照画图,叫司礼监兵仗局的工匠们做出来的、
      这个纺纱机,其实就珍妮纺纱机的设计思路,不过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这是朱厚照在大明推行工业革命计划的两个车轮的一个:从纺织业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另一个车轮,是火器、船只的制造,也就是军事技术的革命。
      这两个轮子,组成工业革命的一辆马车,驱动历史车轮前进。
      朱厚把自己这个计划形象第称为:“一手拿枪,一手拿锤”。
      “刘大家,请你们给李阁老和汤总撰修演示一下吧。”
      刘雅音原本是教坊司的人,因为歌儿唱得好,被朱厚照钦点到太常寺,领唱《大明荣耀》
      唱歌的时间毕竟有限,于是朱厚照又让她学习纺纱。
      她原本属于乐户,在教坊司也属于头牌,红歌星。现在纺纱,属于降低了地位。
      但是这事儿要分怎么看。
      一般情况下,属于地位下降。但是皇上钦点,那就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刘雅音将来的使命,也不仅仅是一个纺纱工,而是纺织使。
      这个纺织使,类似于王守仁那样的平倭使和李宽那样的新作物推广使。是负责纺织新技术推广的领军人物。
      一旦纺纱机和将来推出的织布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轧棉机、整平机等纺织机械陆续推出,刘雅音就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使命,自然会赢得非常高的地位。
      按照朱厚照的定位,刘雅音这个纺织使,就是大明的纺织工业部部长,将来甚至是大明的首位女性内阁大学士。
      大明将近一半人口是女性,有一个女子代表他们进入内阁,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当然,这是朱厚照的长远打算,现在还只是他心里的计划,没有公开。他怕吓着人们,引来众多反对意见。
      这是个渐进过程,一点一点来。
      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纺纱主要是女子的工作,由刘雅音这些女子出面,符合此时人们的价值观,不会招致激烈反对。
      纺纱机的效率,是传统纺车的30—40倍,刘雅音三人一上手,就引得李东阳和唐寅惊呼。
      “竟然如此之快,简直是神器啊。”
      唐寅惊呼道。
      “不仅快,还均匀、绵长、紧致,不断线,不起球。好,好,好啊,何人制作出如此神器?”
      “皇上设计、监造,兵仗局制作。”
      刘雅音一边介绍,一边讲解纺纱机的优点和工作原理。说的很透彻,可见她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我们测算过,这个机器纺纱,一人顶纺车至少30人,快则40人。”
      “刘大家,快是快了,可是纱多了,织布恐怕要跟不上。”
      唐寅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皇上说了,有两个办法可以化解此事。一是多出的纱,可以卖给别人,可以赚钱。二是今后皇上还会做出快速织布机器,消化多出的纱线。”
      “这个机器可有名字?”
      李东阳敏感地

第141章 正德一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