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的桥,总有搭成的一天,日子也总是有到头的一天,只怕大嫂日后后悔的日子更多。”
柳洛儿与顾巧娘面面相瞟,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柳三柱成绩优异,考上秀才、童生是迟早的事,若非如此,之前李桂花在家在外那样厉害的人,也不会在柳三柱面前处处赔小心。这李桂花心里,恐怕早就打着等小叔子考上功名带动一大家子了主意。
只是如今,李桂花为了几个钱就闹着分家,让顾巧娘有些不明所以,都盼了那么些个年头,怎么到节骨眼上,又闹这么一出?
旁观者清,柳洛儿摇摇头,道:“打断骨头连着筋,若三柱真的考上功名,还能不管大哥一家子?”
对身有功名的人来说,名声即其重要,若倒是柳三柱不管分出去的大哥一家死活,消息传出去怕也只有被戳脊梁骨的份儿,那李桂花说不定就是拿捏这一点,哪怕分了家也会紧咬小叔子不松口。
柳莹莹和顾巧娘心下一惊,她们怎么没想到这一条?
“嫂子身子不舒服?”见顾巧娘脸色泛白,柳洛儿隐隐有些担忧。
话音落下,柳莹莹也注意到顾巧娘脸色十分差,当下担忧上去搀扶。
顾巧娘摆手道:“不碍事,这几日忙着收拾屋子气得有些早了,总觉得头昏脑涨的。”
逢年关,也是难免的。
不过出于好意,柳洛儿还是道:“过年就要欢欢喜喜的,若觉得不舒坦,嫂子还是要尽早找大夫瞧瞧才是。”
顾巧娘点点头。
说话间,三人已经来到十里屯。
十里屯比柳家村大,且处处可见的青砖乌瓦房足以说明这里的条件比柳家村好太多太多。
和柳洛儿前线猜想得不错,她们这次来正赶上十里屯的一户渔农年底捞鱼,小半个村的人都跑去帮忙,足以说明其丰收十分乐观。
按照村名指示,三人来到村中一处池塘边。
池塘已经放干了水,只剩下中间一个大水洼,里面二十来个汉子晃着膀子挽起裤腿扯着巨大的渔网在水洼的一侧展开。
岸上已经围了不少人,有的手里和柳洛儿一样等着买鱼,有的则是跟这家渔农一起分成养鱼等着丰收分红,还有的是同村前来看热闹的。
莫约等了个把时辰,渔网被拖上岸,里面沉甸甸一大兜、活蹦乱跳的鱼,柳洛儿看着心惊。
又等了许久,等鱼都给各家各户分好了,柳洛儿才上前找那些人买鱼。柳洛儿买了两条六斤重的花鲢,用来剁鱼圆子用,祭祖要用的整鱼要选筷子长的那么大,柳洛儿一路问了好几家才找到那么一条。
等她费力提着篮子上岸时,柳莹莹和顾巧娘已经在岸上等候多时。
“就等了。”柳洛儿挽着篮子往前跑了两步,篮子里两条大鱼鱼尾悬在外头,一颤一颤的,顾巧娘怕她摔着,忙道:“急什么,慢点儿的!”
三人相伴回家,路上柳洛儿想起豆腐还没买,正心急就听柳莹莹道:“村里陈婆婆每年都会做许多,一部分留着用,一部分卖给村里补给家用,我们家也没买,一会儿一起过去瞧瞧。”
柳莹莹说的陈氏就是村里的陈寡妇,柳洛儿幕然想起,先前给陈氏送去蔬菜时,陈氏就在家里捡豆子,似乎当时也是打算做豆腐来着?
回到村里直奔陈氏家里,果真还有不少豆腐,柳洛儿花六文钱买了四大块,其中一块是陈氏送的,之前柳洛儿送菜过来的事儿陈氏一直记在心里,柳洛儿磨不开,只好收下。
回到家中已经未时,怕没收拾完江鹤他们就回来了,柳洛儿脱下踩了泥泞的鞋子放到一边,着急忙慌把那几条鱼清理干净。
做鱼丸十分耗费功夫,柳洛儿拿刀在鱼尾处轻轻割了一道,随即刀刃侧倾顺着预备主刺将鱼分成三份。
一份鱼排,两份呈长条状的鱼肉。
两条大鱼都切好后,鱼排丢进盆里,柳洛儿取来一片长条鱼肉,用菜刀轻轻刮取,刮下来的鱼肉十分细腻,但若想用它做鱼圆子还差些工序。
刮取鱼肉也十分讲究,用菜刀下半部分位置刮能省些力气,刮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鱼肉刮完,鱼皮柳洛儿没有扔,而是放进先前放置鱼排的盆里。
刮好的鱼肉柳洛儿把它们放在砧板上接着又剁了许久,直至成为肉泥,她才把鱼肉装进海碗里,往里加了大半碗面粉两个鸡蛋,随后朝一个方向打匀。
这也是个技术活,打慢了容易结块,打快了容易飞出去,力道适中打得时间越长,做出来的鱼丸口感愈加筋道。
第51章 小年/家长里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