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211,桑基鱼塘[2/2页]

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 明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信里说,他们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吃肉了,突然吃到安荔浓寄回去的肉就特别的超级的高兴。
      到底是有多高兴?
      就‘高兴两个字就写了一行。安荔浓数了数,竟然有七个‘高兴。
      果然是孩子。
      难道‘高兴两个字写多了,就能更高兴?
      就这张信纸,安荔浓就能想像到兄弟两人头碰着头的趴在桌子上写信的情景,你写一句,我写一句。
      大石的字明显比小石的要更好一些,语句也更顺畅。说话自带‘小大人的语气,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哥哥。
      而小石更孩子气一些。想到什么写什么,还有好几个错别字,然后被大石改了过来。一封信涂涂抹抹好几处,安荔浓吐槽,“就不能换一张信纸......”然后,很无语的发现自己看错了,因为这信的最后一行用括号标明:看背面。
      翻过背面,是卷抄过的信,没有了错别字,也没有了涂涂抹抹。
      安荔浓真的哭笑不得,“节省。”
      更多的是暖心,连一张信纸都舍不得浪费的石憨憨,竟然给她寄来好几毛钱。钱虽少,但情义千斤重。
      安荔浓决定给石憨憨寄一叠信纸,让他们想写就写。
      不过,大石小石的信让安荔浓更加坚定了让石河村的酒、酸菜、菜干走出去的决心,走出去的想法绝对是正确的。
      大石小石生活在京市,都缺肉缺菜,更不要说别的地方。
      把石河村的农作物送出去,送到更远,应该能成为石河村的一个发展方向,应该能带动石河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收益。
      京市宋家有两个工人,也只有两个孩子,但也要好几个月才能吃一次肉,平时蔬菜也不多,那别的人家呢?
      会不会更需要菜和肉?
      甚至酒?
      安荔浓撑着下巴,深思,石河村不缺酒,不缺菜,但他们是不是可以在酒、酸菜、菜干上再加上一个肉?
      腊肉、肉酱......那个更好?或者两个都可以增加?
      腊肉保存的时间长,也方便运输......安荔浓的手在桌面上轻轻的敲,‘叮咚,叮咚,“可以。”
      安荔浓一巴掌拍在桌面上,“啊。疼。”
      “呼呼。呼呼。疼死我了。”安荔浓看着发红的手心,疼得眼泪都出来了,“可以建议增加腊肉。”
      肉酱也可以。
      香菇肉酱、菜干肉酱,应该比酸菜更受欢迎。
      但是,肉哪里来呢?
      城里人吃不起肉,一是因为穷,二是因为没有票,三是因为供销社没有。而乡下......乡下可以养。
      个人不能养,但村委会可以。
      以村集团的名义养猪、鸡、鸭,还怕没有肉吗?还会缺肉吗?
      “小荔枝,你在想什么?”安国邦的大手掌在安荔浓眼前晃了晃,“信里写什么了?”
      “没什么。”安荔浓摇摇头,然后问安国邦,石河村能不能养猪养鸡?
      安荔浓记得她曾经在农业博物馆里看到过‘桑基鱼塘的介绍,听说,粤地区的很多人家是靠着‘桑基鱼塘发展起来的。
      ‘桑基鱼塘是种桑养蚕和鱼塘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对于72年来说,新颖又遥远。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就看安国邦和石河村人敢不敢?
      什么是‘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就是在鱼塘边上、鱼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用蚕沙、蚕蛹等作为鱼的饲料,然后塘泥再成为桑树的肥料,形成塘边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环形圈。
      互相利用,互相成全,以达到鱼蚕双赢的效果。
      安国邦第一次听‘桑基鱼塘的说法,“我们的鱼塘边上也种了果树啊。”在石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鱼塘,鱼塘边上不是种了桑树就是种了龙眼树或者杨桃树、芒果树等等。
      不过,养蚕的人家不多。
      养蚕不仅需要大量的精力,蚕还容易死,而且死就是一片,常常让人血本无归。慢慢的,养蚕的人家就少了。
      特别是粮食紧缺的时代,蚕丝再贵也没有粮食重要。
      “爸,桑不仅能养蚕,桑葚还能酿酒。”
      这正好是他们需要的。
      “小荔枝,你再说说,说得更详细一些。”安国邦拿出笔来,像个好学的小学生,认真又耐心。
      喜欢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请大家收藏:()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

211,桑基鱼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