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九爷爷,我们石河村是南方小村,一年四季都没有雪。说清河酒的曾用名是雪酒,会不会有些......圆不过来?”
      好像就给人一种老子在撒谎的错觉。
      就好像说南方的特产是人参一样,不可信。
      不过,越怀疑越关注,越质疑越想一探究竟,人都有追根究底的欲望。很多人都知道好奇害死猫,但又有多少人能克制自己的好奇心?
      很少很少。
      所以,这应该也不是一件坏事。
      后世,很多广告小软文就是从反面入手的,黑红也是红,先怀疑、质疑,然后真香。
      欲扬先抑。
      先贬后褒。
      安荔浓在小本本上写写画画,然后一边和安九爷聊天一边完善这个小故事。
      “从两百年前讲起,一个北方雪山下的小家族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如果用雪山之巅上的雪来酿酒不仅能御寒还能养生,欣喜若狂,然后经过一代代人的探索、研究、改进,越来越好。然后是各种起起落落,其中最不能少的是爱国,爱社,爱人民,修路修桥。当然,照顾弱小孤寡统统不能少......”
      具有民族大义的酒,谁不喜欢?
      安荔浓看向安九爷,“九爷爷,怎么样?”
      安九爷嘴角抽抽,“编故事。”而且编的很离谱。
      “什么叫编故事?这就是事实,只是添加了一点点想像的内容而已。”安荔浓举手手指头,“亿点点。”
      “一点点?你想像的内容占了七成有多。”
      一万字,七千字是想像的内容,剩下一千字是酒名、人名、地名,剩下的还能有多少?
      安九爷无语,“就不能实在些?”
      安荔浓却理所当然,“真真假假,当然是假比真的多。你不觉得这样写很有吸引力吗?就好像看故事一样,就要跌宕起伏,看着让人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
      安九爷瞬间不想说话,“你决定吧。”他年纪大了,跟不上小年轻的想法了。
      “嘻嘻。我已经想到要怎么做了。我要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然后让它在千家万户里广播,然后再在报纸上连载......”
      嘻嘻。
      她这么大的功劳,只要这一点点奖励,应该不算过分吧?上面应该会同意吧?
      绝对不过分。
      肯定会同意的。
      现在有电视的人家很少,但有收音机的人却不少,所以绝对不能放过广播这一途径。
      铺天盖地、排山倒海式的广告,安荔浓就不相信大家记不住石河村清河酒。
      即使不喝酒的人,听了一百遍也能记住了,更不要说喜欢喝酒还认可清河酒的人。如果可以,安荔浓还想贴个路边小广告,在一些建筑物贴上石河村清河酒的宣传广告。
      嘻嘻。
      喝酒就喝石河村清河酒。
      喝石河村清河酒,腰部酸腿不痛,身体顶呱呱。
      一口清河酒胜过一罐麦乳精。
      ......
      安荔浓记得小时候常在路边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公交车上、公交站牌上,还有墙体边、路灯柱等等,出门就能看到广告。
      有些广告能被记住是因为特色,而有些则是因为信息洗脑。
      安荔浓记忆里最有特色,印象最特别深刻的是飘柔,几个空姐拖着行李箱出来,一边走一边甩着一头柔顺的长发,然后说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全国都知了,还有一个是好迪的滴答滴,滴答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真的,冲击力太强,一下就记住了。
      即使以后的十几年二十年里,安荔浓看过无数的广告,但记忆最深的依然是这两个。
      至于因为信息洗脑而被记住的广告则太多太多,其中最成功的应该是三株口服液,真的能用无孔不入来形容。
      现在,安荔浓想走的就是无孔不入的方式。
      毕竟,特色真的太难模仿了。
      安荔浓和安九爷说,她想要把石河村清河酒的标签贴遍全国各地。不过这个广告标签要好好设计,最好就是能让人一眼惊艳,两眼记住,三眼印象深刻,五六眼就刻骨铭心。
      安九爷看着野心勃勃雄心壮志的安荔浓,“你安排吧。我不懂那些。”活了一辈子,安九爷喜欢酿酒,也只会酿酒,其他的?
      不想过问,也懒得理会。
      他已经一把年纪了,一只脚都踩进了棺材,哪里还有这么多精力去关心其他的事?现在一天天坚持酿酒,也不过是因为喜欢,因为

299,亿点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