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宝贝女儿要上大学,安国邦肯定要准备准备。
      准备什么?
      没有上过大学的安国邦不知道,去问老朋友李兵。
      李兵也不知道。李兵的儿子、女儿的年龄刚好错开了考大学的时间,高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现在工作顺利也没有必要再为了考试而放弃手里的好工作。
      李兵还是很羡慕安国邦的,有个上大学的女儿。
      不过,安荔浓考上大学本就在意料之中。
      这些年,安荔浓虽然忙这忙那,但就没有放下过学习,还有周进步、张川、顾敬业那样的老师,考不上才意外。
      李兵还记得当初安国邦第一次带安荔浓来清河镇的情景,小小的孩子一双眼睛特别大特别明亮好像会说话。
      当时,李兵真的没想到石河村、清河镇会因为安荔浓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不知不觉,多年过去了。
      曾经的小姑娘长成了大姑娘。
      曾经的小学生成了大学生。
      时间过得真快啊。
      李兵感叹岁月的无情,也感慨清河镇的变化。
      安国邦在叨叨念,“准备些什么好?京市冷,要不要准备厚点的被褥?小荔枝最怕蚊子了,要不要准备蚊帐?还有衣服......京市这么冷,也不知道小荔枝能不能适应。”
      “小荔枝最怕冷了。天气刚冷一点点就不愿意出门......听说京市下雪了,小荔枝......”
      李兵忍无可忍,“小荔枝在京市长大。”
      适应什么的,就不需要操心了。
      如果不是安国邦一脸憨厚,李兵还以为老朋友是来炫耀的。
      真是的。
      李兵可是知道安国邦给好几个兄弟打电话,说他女儿考上了大学。
      以前能交付后背的兄弟,很多都因为各自回乡而天各一方,一直联系着的人不多。李兵、钟健康、安国邦因为同在一个地方而联系多些。
      随着清河酒的发展,石河村的日子越来越好,安国邦又陆陆续续的和以前的一些好兄弟联系起来。
      给一些家里穷的兄弟寄些肉和菜,能帮就帮一把。
      很多兄弟像安国邦一样,都是带着伤回来的,重活干不了。
      但在乡下,不干重活怎么活?怎么养活媳妇、孩子?怎么照顾家庭?
      难。
      有太多太多的难处。
      虽然安国邦能帮的不多,但还是可以力所能及的寄一些肉和粮的。安荔浓建议安国邦用肉和粮食和对方换当地的特产。
      换,总比送好。
      再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好东西。
      有些东西在本地不值钱,但到了别的地方却是相当贵的。
      安国邦听安荔浓的,给家里换回不少好东西。其中就有安九爷生前心心念念的野人参,还有北方特有的菇菌。
      随着清河酒厂和清河肉制品厂的发展,安国邦和越来越多的兄弟联系上。
      在安荔浓拿到通知书后,安国邦就一一写信或打电话告诉兄弟们,他的宝贝女儿考上大学了,他是大学生她爸了。、
      兄弟羡慕不?
      即使还没有收到回信,安国邦也知道,肯定是羡慕的。
      “就要开学了,我什么都还没有准备。”安国邦想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但不知道那些是需要的,那些是不需要的,明明准备了很多东西,但又觉得什么都还没有准备。
      关心则乱。
      “需要准备什么,小荔枝应该比你更清楚。”
      李兵看一眼老朋友,吞下后面想要说的话即使准备不充分也没有关系,因为小荔枝的亲妈在京市。
      到时候需要什么,就京市买就可以了。
      京市,什么买不到?
      石河村距离京市这么远,真的不适合带太多的东西,太麻烦。
      “你要送小荔枝去报道?”
      “嗯。小荔枝让我送她。”安国邦一脸得意,自从退五回石河村后,安国邦就没想过还能去京市。
      “我想看看小荔枝的学校。”
      以后,小荔枝要在学校生活学习好几年呢,不去看看,安国邦不放心。
      “她老师给她留了房子,我要去看看,该修整的地方修整,该加固的地方加固......也要帮忙修整她老师的坟。”
      安荔浓打算把安呈坟墓旁边的地统统买下来,等过几年后修建一座小型的博物馆,纪念安呈。安呈给安荔浓留了不少好东西,留着自己观赏有些浪费,让安荔浓捐赠出来又不舍得,思来想去建博物馆最符合她的心思。
      安荔浓给赵平打电话,说想要给安呈建个小型博物馆,希望赵平能提供一些安呈生前使用的东西。
      可惜,安呈生前的东西并不多,能保留下来的更少。
      特别是在安呈出事后,很多人把自己和安呈的合影都给烧了、毁了。
      没办法,安荔浓只能慢慢找,能找到多少是多少。
      这件事,急不得。
      “安先生这么照顾小荔枝,我肯定是要去看看的。”最少也要三鞠躬,感谢安呈对安荔浓的照顾和教育。
      “安呈,可惜了。”李兵叹口气,“可惜,没有等到今天。能建个博物馆也好,让后人记住安呈。”
      安国邦也是这样想的,特别是在知道安呈给安荔浓留了很多好东西后。那些东西藏着也是藏着,价值也是隐形的,还不如展览出来给人观赏。
      几天后,安国邦送安荔浓和商周去京市上学,一起的还有同样考到京市的小伙伴和他们的家长。
      还有陆明、陆月兄妹。
      陆明、陆月兄妹本就是京市人,因为母亲去世被人欺负才卖了房子跟着安荔浓来到石河村落户,今年也考回了京市。
      石河村的日子很好,只要勤勤恳恳认真干活就能养活自己。在石河村几年,一边上工一边上学,日子比他们在京市的时候要更好一些。
      在京市的时候,虽然母亲有工作,但一份工作养活一家三口并不容易,而且因为母亲守寡他们兄弟还要常常遭受别人的恶意。
      来石河村后,再也没有人问你妈要改嫁了,你们怎么办?是不是要喊别人爹?你们还记得你们爹的样子吗?是不是忘记了?
      ......
      陆明很庆幸,当初他带着妹妹跟着安荔浓来了石河村。
      现在,又要回京市了,但陆明和陆月都多了几分底气,因为他们是大学生了,也因为他们手里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
      有时候,陆明会想起被流言所逼所害的母亲,最后一声叹息。
      有时候,陆明恨传流言八卦的人,一把一把刀往母亲的心口上戳,最后逼得母亲不得不以死证明清

366,上学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