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379,清河酒博物馆[2/2页]

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 明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明星代言,推广。到时候,所有人都能看到我们的清河酒。”
      “小荔枝,你不是说我们的产量不能再增加了吗?”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安荔浓会说的产量再增加就会造成环境负担,但安国邦愿意听安荔浓的,严格控制清河酒的产量。
      目前,清河酒的产量、销量是刚好平衡的。
      但是再推广的话,肯定就会供不应求。
      “所以,我们限购啊。这叫饥饿营销。越是买到,大家就越想买。炒着炒着,我们清河酒的价格就会越抬越高,然后成为有钱也买不到的高价位高段位的美酒好酒。”
      例如某白酒。
      能和黄金同价。
      虽然品质也过硬,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营销手段高明。
      “小荔枝,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安国邦为难的看着安荔浓,低声说,“酒的售价已经是成本的三十倍了。”
      利润已经足够大了。
      安国邦的良心啊,扑通扑通的跳,就好像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红薯卖了好几百块一样,多少有些良心不安。
      “小荔枝,石河村也不靠清河酒赚钱了,我们就不要提价了吧?限购,但不提价?”安国邦觉得不能再提价了,否则,他真的要睡不着了。
      莫名的,有一种抢钱的错觉。
      为了照顾老父亲那颗老实的小心肝,安荔浓爽快的答应了,“不提价。”
      其实,安国邦说得也对,现在石河村人不靠清河酒赚钱了,也的确没有必要一再提价了。皂厂、肉厂、艾厂成为石河村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年底分红的时候数钱能数到手软。
      数钱数到手软,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
      虽然安荔浓和小伙伴们作出了验钞机,但村里人更信任自己的双手,一张一张的点,一叠一叠的数,一遍又一遍,这样才能安心,这样才能放心。
      在三年前,石河村的分红就已经到达了万元,几乎家家户户万元户,所以,年底分红的时候真的是大场面。
      别说震掉眼睛,连下巴都能震掉落地。
      每年年底分红的时候,大家真的要数钱数到手软,痛并快乐着。
      虽然分红一年比一年多,但石河村不是坐吃山空的人,很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其中,做生意的人最多。
      有人开公司,有人开工厂,有人开饮食店,还有人在菜市场卖菜卖肉等等。不管那个行业,只要能赚钱,就有石河村人。
      相对于在工厂打工,石河村人更喜欢做生意,大生意,小生意。从服装公司到服装厂,然后到小摊贩;从大酒店到饭馆到大排档。
      石河村人很感激,几年前顾敬业给他们上课,让他们走在时代的前流。也是走出去了,大家才更明白安荔浓当初安排人给他们上课的意义。
      不仅仅是认识字,还有眼界的开阔,思想的转变等等。
      赚钱不难,难得是一直赚钱,更难的是保持良心坚持初心的赚钱。
      石河村的生意人,讲信誉,讲良心,讲规矩,讲道义,在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大家更愿意和石河村人做生意,因为更有保障,更放心。
      曾经有人问过石河村人,为什么能一直坚持‘良心、初心?
      十个石河村人有十个会回答:顾老师教的。
      ‘生意、‘经济这两个词来自于顾敬业,石河村人也谨记顾敬业曾经说过的‘可以有手段,但不能没有良心。
      短短几年时间,石河村已经成为最富裕的小村。
      曾经的小洋楼变成了大别墅,不变的屋前的鱼塘和果树。
      虽然石河村人已经不靠清河酒赚钱,但清河酒依然是石河村人最骄傲的名片。不管是送礼还是谈生意,石河村人都喜欢送清河酒。
      多年过去,大家依然记得最初的‘送礼就送清河酒。
      既然是名片,那就没有必要一再提价。
      不过,限购是必须的。
      因为石河村清河酒的产量一再控制,宁愿没货,也不多生产。这让很多人郁闷,觉得石河村人都是有钱不赚的傻子。
      市面上有不少仿牌的清河酒,在杂货铺、士多店,几元一瓶,但只需要一口,大家就知道真假。
      这给石河村清河酒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影响了口碑。为此,安国邦一再还在报纸和电视上打假,希望大家能理性对待清河酒。
      几元一瓶的清河酒?
      不可能的。
      还不如买两瓶啤酒,例如珠江或者纯生或者雪花。
      就不要浪费钱去买仿牌的清河酒了。
      虽然清河酒没有提价,但逼格越来越高。在石河村清河酒博物馆落成的时候,清河酒已经成为最难买的酒,没有之一。
      因为石河村清河酒的产量多年不变。
      为什么不变?
      因为石湖村还有附近的青梅树、桑葚树也没有增加啊。当然,即使原材料增加了,产量也不会加,因为清河酒的工人也是几年不变。
      一个酿酒师加上几个工人,没有机器,全部手工酿制。
      以质为主,不跑量。
      不少人佩服安荔浓和安国邦,竟然能坐得住没有大批量生产。在清河酒十几元一瓶的时候,是这个产量,在清河酒几百元甚至千元一瓶的时候,依然还是这个产量。
      谁会把钱往外推?
      答案:安荔浓和安国邦父女。
      但是,人性本贱。越是少量,越是买不到,就越是想要,就越是千方百计去买。
      因为难买,清河酒的逼格一抬再抬。而摆放在清河酒博物馆酒窖里的养生酒更是成为了很多人的白月光,只能看,不能买,更不能喝。
      “小荔枝,邀请函写好了吗?”
      清河酒博物馆落成,当然少不了热闹。
      安国邦和安荔浓商量了好几天才把人数和人名落实,他们也没有设计邀请函,直接一张红纸一个信封。
      听到安国邦的问话,安荔浓翻个白眼,“爸,我今天才开始写。”几十张邀请函,最少也要三天。
      “我早就说了要设计、印刷。”安荔浓嘟嘟嘴,继续写。
      安国邦递给宝贝女儿一碗酸梅汤,“自己写的更有诚意。辛苦了。”
      哼。
      安荔浓接过酸梅汤,“爸,你放菊花了?有一股淡淡的菊花味。”
      酸梅味为主,菊花味为辅,然后还有很淡很淡的甘草和薄荷。
      “嗯。先煮了菊花茶,然后再加入酸梅。”至于甘草,是为了压酸梅的酸,薄荷则是因为天气。
      安荔浓点点头,“好喝。比外面买的饮料更好喝。”
      《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
      (

379,清河酒博物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