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一个也是放,一群也是赶[1/2页]

娇宠冬官 绯我华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眼睛的主人年纪很小,瞧着也就三四岁的样子。
      “你是谁家的呀?”
      袁宝儿有些奇怪,府里的小厮仆从多数都是买来的,哪怕拖家带口也是住在府后的那条街上,近来府里也没招人,这个孩子到底是哪儿来的?
      小孩怯怯的看她一眼,转头就跑。
      袁宝儿紧追上去,把孩子拉住,叫了经过的小厮,让他找马唐过来。
      马唐见到孩子也有些莫名,正在他准备把人送出去时,一个老汉急匆匆过来。
      “夫人,管家,这孩子是我的孙儿。”
      元宝人对这个老汉有些印象,这是当年随着顾晟去边关的亲随,过后他没有返回所属的编制,留在了顾晟身边。
      马唐瞧着老汉把孩子带到身边,并作势跪下,就道:“老唐,我记得你不是没有子嗣?”
      老唐沉默了一瞬,低声道:“不是没有,而是走失了。”
      “我几经辗转,打听到她在边地,就赶了过去,不想还是晚了一步。”
      “这个孩子就是她的孩子。”
      马唐抿起嘴角,去看袁宝儿。
      平心而论,他对老唐是同情的。
      一把年纪,又带着兵戈而起的伤痛,说句不大中听的,能活到什么时候都未必,这样的时候能有个孙儿陪在跟前,自然是安慰的。
      但是,府里有规矩。
      偌大的顾府,下人加在一起,起码百十口。
      若人人都像他这般,那府里还不乱了套了?
      马唐小心看袁宝儿,见她半天没有吭气,便冷下脸来,“就算这样,也不能把人随便放府里带?”
      “你也是府里老人,怎么能明知故犯?”
      老唐连连俯首认错,脑袋一个劲的磕地。
      马唐记着数,估摸着差不多了就望向袁宝儿。
      袁宝儿冷淡看了两人一眼,转头走了。
      马唐瞧着袁宝儿走远,松了口气。
      老唐也跟着直起身体。
      马唐眯了下眼,冷声道:“仅此一次,下一次就只能请你走路了。”
      老唐忙不迭答应着,带着孩子离开。
      袁宝儿回去后园,先去看了眼儿子。
      这个年纪大孩子除了吃睡,就是跟自己较劲。
      这会儿他又在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奈何他身体太软,每次挣扎都很屋里,偏他还胖墩墩的,圆乎乎的,来回转动,就像个胖肉球在晃。
      元宝儿瞧着有趣,忍不住伸手点他。
      慎哥儿就立刻无力歪倒。
      他的性子倒是不错,倒下了也不哭,还继续使劲。
      这就更让袁宝儿有兴致。
      顾晟回到府里,就看到自己夫人坐靠在床边,一只手曲着,支撑着身体,另一只手轻轻点着儿子的脑门,拿儿子当玻璃珠玩儿。
      丫鬟过来见礼,袁宝儿听到动静就转过头看过去,“你回来了?”
      顾晟嗯了声,转头就见袁宝儿又把儿子推倒。
      眼见儿子憋屈得脸都红了,他无语的过去,把她拉开。
      袁宝儿玩得正兴起,半点也不想动。
      顾晟只好道:“今天陛下又招了一批学子。”
      “干吗?”
      这会儿已经将要年关,按照惯例,这个时候大家都开始整理这一年手头上的活计,待到年底之时,将这些全部归档封存,吏部也会在这时为百官做出考评,如此才便宜来年开春之时,百官们的职位调动。
      此时已经入冬,这会儿大批征召学子,无疑给所有人都增加难度。
      “陛下要干嘛?”
      袁宝儿问。
      顾晟笑了笑,“大律修订速度太慢,他想集百家所长,就想出这么个主意。”
      袁宝儿眉头皱起,“你就没阻止?”
      顾晟摇头,“这事他已经决定,再过几年他就要及冠,我若总是从旁干涉,与他与朝臣都不是好事。”
      “可是这事根本不成,”袁宝儿很不赞同。
      学子们固然饱读诗书,才学渊博,可这并不代表他们经验丰富。
      大律的条款就是一根标尺,每一项条款都是作为法度的条款,衡量百官和百姓的准则。
      这种准则很多时候都不是一概而论,这就需要制定人的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各种符合或者贴近重重情境的条款来。
      这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才能达成。
      那些学子,纸上谈兵可以,真要遇到事情,只怕还不如一个寻常的小吏得用。
      “不行,我得去,”袁宝儿要往外去。
      顾晟一把拉住他,“你不能永远跟着他,总要让他试着自己来。”
      “可这事不是小事,”袁宝儿不赞同。
      顾晟微微一笑,“就因为不是小事,我才不赞成你去。”
      “你我能陪着他的时间不多,将来的路他只能,也必须一个人走。”
      袁宝儿沉默了。
      顾晟道:“想想阿伦,他把人送到千里之外,难道不担心?可他还是这么做了,为什么?”
      袁宝儿抿嘴,自然是想让他成材,将来接替右大王的位置。
      右大王是真正的一心为土曼的人,他绝不会做出不利于土曼的决定。
      “元哥儿也一样,”顾晟道:“这几年,有了你我的帮忙,他顺风顺水,你不觉得他现在有些变了?”
      袁宝儿还真没觉得。
      一来,元哥儿对她始终抱有尊敬之意,二来,袁宝儿管着工部,但是因为身体和关注点不同,朝会她都未必每次都到。
      这是经过皇帝下了明旨的,大家也都知道袁宝儿的本事,哪怕心里不舒服,嘴上也不敢说什么。
      谁让他们当年没在潜邸就跟着皇帝?
      谁让他们不曾亲自教导抚育过?
      谁叫他们不曾促成土曼和大夏的和谈?
      顾晟见她眼带茫然,就知道她根本就没注意。
      因为抚育过的关系,袁宝儿对元哥儿总是带着天然的慈母之心,哪怕瞧见他不妥,她也不会从客观角度分析。
      这也是顾晟担心的。
      元哥儿一天天的大了,帝王的气度越来越重,顾晟担心哪一天,袁宝儿在不知不觉中犯了帝怒。
      所以早在生了慎哥儿之后,顾晟就正式的思考起告老的事宜。
      袁宝儿并没有顾晟想的那么深,她只考虑顾晟说的话。
      说起来,她也确实对皇帝思虑太多,生怕他有一点点闪失。
      可是元哥儿身为皇帝,必然要经历许多旁人没法替代的事情,这一次尚且有他们看着,哪怕是的错的离谱,也有他们进行补救。
    &nb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一个也是放,一群也是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