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四章 另一个版本的“神话传说”[2/2页]

买个小仙领回家 花语凝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很是自觉的坐到门口,以示尊敬。
      同行的四人,都进了这间屋子,想必再也不会有人打扰了,余方这才简单的为她们捋了捋在他眼中的那些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身化万物的说法,并没有错,只是表达的不够清晰。其实,所谓的盘古,并不是一个特指的个体,是一种大道的衍化。道家有语‘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简单的说一说万物形成的过程,如此就更容易理解那些神话传说了!”
      “所谓的无极,可简单的理解为‘无之极限。而在‘无的尽头,必然是‘有的存在。既然有了‘有,才有了万事万物存在的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太极。太极可理解为‘太初,‘万物起源的意思。”
      “太极之下,可分为两种对立的状态,一种是‘有序的,一种‘混乱的,这些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两仪。若是把‘有序定义为‘仙性,把‘混乱定义为‘魔性,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仙魔为什么势不两立了。同样的,在太极之下绝对的仙和绝对的魔,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一旦到达极致,就超脱了太极的极限,进入更高的层次,也就是所谓的‘化圣!”
      “由于仙的特性,是有序,故而能够凝聚实体,而魔的特性,是混乱,所以就无法凝聚实体,只能以魔性能量的方式存在。随着‘仙性和‘魔性的多寡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仙性占绝对主导,一是魔性占绝对主导,一是仙性略微占优,一是魔性略微占优。仙性绝对占优,凝聚实体后,就是所谓的仙者;魔性绝对占优,只能是一团魔性能量,无法凝聚实体的存在;仙性略微占优,凝聚实体的就是妖,没有凝聚实体的则为灵鬼;而魔性略微占优的,一般不会凝聚实体,绝大部分就成了鬼。两仪生四象,其中的四象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仙、魔、妖、鬼,所代表的的四种表象。”
      “妖和鬼的状态,都不稳定,想要保持稳定的状态,就要不断的接受外力的帮助。由于只有仙性,才是维持个体的直接根源,所以‘趋仙性,就成了‘仙妖鬼的共性。仙者有着先天优势,修仙很容易一路坦途,但即便如此,依旧需要假借他物,不断的驱离自身的魔性;而妖和鬼,则与生俱来的就有劣势,它们无法主动驱离魔性,只能被动的寻求他法,于是相互融合以求共存,就成为了一种趋势,进而也就形成一个个不尽相同的个体。”
      “在最初,绝大多数的妖,都是很多相关联的妖和鬼,相互融合在一起后,混杂形成的!如此一来,那时候的大多数妖怪,外观上就有些‘奇形怪状,而且大小上差距也十分明显,大的能超过山岳,小的则肉眼难辨!经过不断的衍化,融合失败的妖怪,就成了看上去毫无生命迹象的山石流水等死物,情况稍好一点的则成了花草树木,再好一点的就成了虫豸昆蝶,更好一点的既为飞禽走兽......世间万物,逐渐由此多姿多彩!仙者、魔气、万妖、鬼灵、禽兽、虫豸、花木、山水,这八大类,可简单的概括为‘四象所衍生的八卦。”
      “清楚万事万物的由来之后,对神话的起源,就能有个简单的认知了!在这里,一直没有提到人,并不是人出现的较晚,而是人的出现,某种意义上最为特殊。”
      “人,也是妖和鬼融合后产物,特殊的是人的‘仙魔之性,是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平衡状态,既不会崩溃,也没有趋仙性,但是也极为脆弱,容易被影响这种微妙的平衡。”
      “仙魔之力的微妙均衡,师人始终处于‘混乱和有序的矛盾之中,时间就久了,徘徊二者之间的‘人,就很微妙出现的‘灵识。要知道,在此之前,皆没有灵识,只有趋仙性!也正是从那以后,万事万物才多了一份‘意识之中间的关联,从此之后,整个世界才算是真正的‘活了过来!”
      “人有了意识后,就感觉某些‘妖,对人的自身生存,存在着很恶劣影响,于是就想摆脱它们,进而就有了从最初的山海界中,独立了出来的念头。那时,皇帝和蚩尤,一个是人族的领袖,一个是妖族的领袖,代表的利益不同,战争也就在所难免。逐鹿大战后,人类在仙者,鬼灵的帮助下,成功的从山海界中,脱离了出来,并建立了一个巨大的结界,断绝了和山海界的往来!”
      “自从进入新天地后,人族的力量越来越强,进而就对先前帮助人类的部分仙者和鬼灵们,有了轻视之意。但是那些仙者和鬼灵,又不自知,反倒变本加厉的想要掌控人族。无可奈何的人族,为了彻底摆脱那些指手画脚的仙者和鬼灵们,就发起了牧野之战,并一战而胜。结果是,昔日的那群仙者,鬼灵,不是被打跑了,就是被后天的人类修士们抓住后,圈养控制了起来,也有一部分一直负隅顽抗,又不好消灭,只好把它们驱赶到某个位置,封印起来,严加看管。此后,封印妖物的地方,就成了后世的仙界;封印鬼灵的地方,则成了鬼界的雏形。在最初,鬼界、仙界和人界互通,只是后来被封闭了通道了,才彻底断绝了往来!”
      “人族,在没有了仙者和鬼灵的指手画脚后,对未来的道路,反倒有些迷茫了。牧野之战的千余年后,人族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巨大的分歧,于是百家争鸣的格局,就逐渐的浮出台面。经过一番争斗后,儒,道,墨,法所共同代表的方向,成为人族的共识。于是,受到四家修士鼎力支持的大秦,横空出世!”
      “好景不长,大秦的尊法行为,引起了其他三家的不满,不久就被推翻了。随后,尊儒,扬道,重墨法的大汉,夺得了主导,进入短时间内的辉煌期。但后来,大汉越走越偏,成了儒家的一堂言,另外三家心生不满,所以内乱四起。经过短暂的墨家掌权后,大汉又恢复成最初的模样,重新稳定了四家的均衡。到了大汉末期,儒家、道家和法家,均不满现状,各自支持一方,这才引来了百余年的大混战,让人族元气大伤。”
      “司马家得势,只赚了一个名头,但没什么实权,这时儒家联合法家,再一次借势做大,墨家甘于依附,不争权利,道家有争的念头,但是在几次作为之后早已元气大伤,失了根基,并没有制衡的实力!无奈之下,为了增强自己实力,只好引入‘释道,以积蓄力量。”
      “在那时,‘释只是‘道家引进来的一个边缘分枝,力量极为薄弱,但儒家和法家为了制衡‘道家的实力,却有意的扶持了‘释道,不仅使它独立了出来,而且还成为了制衡‘道家的一种有效手段。自此以后,儒法得天下,墨家暗中扶持,‘道和释互争的局面,一直延续了很久!”
      “到了大唐后,道家借助武?祝?俅吾绕穑??遣痪镁驮獾搅巳宸ǖ募ち曳雌恕5笔保?兰业暮芏嗄苋耍?颊玖顺隼矗?魅分С值兰倚耸ⅲ?踔撩疤煜麓蟛晃?拇戳恕?票惩肌?H羰谴蟠虺鍪郑?钪斩运?济挥泻么Γ?谑蔷陀腥死?谜庵中睦砗献萘?幔?啃蟹庥×恕?私纭?ㄍ??山纭?汀?斫纭?耐ǖ溃?率谷死嗟幕疃?段В?中×撕芏啵??沂艿椒庥〉脑际??私绲纳?椋?僖参薹ㄍ黄频诹?靥斐晌?烧撸?菜闶亲骷胱愿苛税桑〉?牵?喽粤耍?篮褪停?彩?チ司?缘囊勒蹋?僖参薹ㄔ谟跋烊私绲脑俗?6?搴头ǎ?晌?私绲闹髁鳌!
      “失去了成仙的可能后,墨家的作用凸显了出来,此后墨家的前进方向,就成为了人族前进的根本。后来,儒法难堪大任,被北边的‘蛮巫打的一败涂地,差点因此断了传承。再后来,儒法再次联合道释,才挽回颓势。大明建立后,儒法,得到了一定的抑制,释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呃,从那以后,我沉睡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孤儿对近代的事,不是很了解。不过从一些文献中,也可以看出,应该是‘儒法想要借助外力起势,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在吃了几百年的苦头后,或许才终于明白过来,‘儒释道墨法,五家缺一不可吧!”
      余方,慢慢悠悠的像是闲聊般的说出这些事情时,三名听众都有些“懵逼”了,因为这也太毁三观了吧!

第二十四章 另一个版本的“神话传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