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补充道:“最近珠江市不是推出了限购政策吗,每户家庭最多购买三套商品房,我们这么多房子,会不会和政策相悖?”
“嗯?你对房产政策还挺了解的,竟然还知道每户家庭限购三套商品房。”
姜晨喝了一口白龙袍,有些意外地看了雪瑶一眼,轻笑道。
这丫头,为了攒钱买房,这是把房产政策都倒背了吗?
雪瑶见姜晨一点也不着急,不由更急了:“哎呀,你别管我背不背政策了,你说我们这么多房子,会不会出问题?”
“你背的这个政策,没错,不过不够准确,至少,对我买的这些房子的性质,了解的不够全面。”
“那苏雅慧也是一知半解,资料收集的不全。”
姜晨笑道。
她背的那些政策没问题,他早就知道了。
但实际上,通过他的钱和途径,购买的商品房,真就只有三套。
一套是星宇小区,正在住的这个。
一套是南越湾,以前初中就买的。
第三套是‘小世界,是三年前买的。
实际上他购买的房子,只有这三套。
完全符合政策。
至于其他的……
有些是商业地产。
有些是公寓。
有些是商铺。
有些是集体住房。
有些是工厂的厂房。
甚至还有些是公益建筑。
像梨园大街老秦家那套房子,就是属于集体房,是以前商品房推出之前的房子,很多人一起住的。
又比如双子星儿童游乐场,是属于商业地产,主要是投资属性的。
相关部门巴不得你多投钱、搞建设、拉动gdp呢,怎么会限制?
相关部门限购的,主要是商品房。
而商品房,才和普通人的住宅相关。
“除了你说的这些公寓、商铺和商业地产……还是有几百套商品房啊,这些房子不也是商品房吗?”
雪瑶指着清单上的其他住宅,询问道。
姜晨随手指了一个商品房,说道:“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发现规律没有?”
“什么规律?”
雪瑶看着姜晨指的那几个商品房,有些疑惑,但很快,她注意到了一个关键点,这几个房子,都是位于地铁站附近的。
而且,她发现,还有很多商品房,全是位于地铁站附近的。
她惊讶的看着姜晨。
他为什么买这么多位于地铁站的房子。
“这种位于地铁站的商品房,合计有287套,都是未来汽车买的,没错,就是那个新能源汽车龙头。”
“他们为了让员工通勤方便一点,所以买了这些商品房,然后把房子租给他们的员工。”
“再后来,我有一个关于动力电池方面的核心专利,他们急需,所以找我商量,要给我一笔专利费。”
“我拒绝了现金专利费,让他们把这些商品房转赠给我了。”
姜晨说着,打开了未来汽车前几年的一个财务报表,上面就有一个关于专利费的专项成本。
而这个专利的所有人,正是姜晨。
耗资,10亿左右。
而这287套位于地铁站附近的商品房,也是价值10亿左右。
雪瑶懵了。
老公这么厉害吗。
竟然厉害到连未来汽车都要他的核心专利!
虽然她知道姜晨是工程师,但对于他的工作,是真的完全看不懂。
只知道,他的笔记本电脑上,全是她看不懂的图纸。
“等等,你为什么不要现金,而是要这些商品房啊?”
雪瑶疑惑地问道,她知道老公金融投资赚了很多钱,可能不需要这点现金,但为什么又点名要这些靠近地铁的商品房呢。
“因为限购啊,我不能再买了。”
姜晨轻笑道。
但实际上,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更深次的理由。
当年雪瑶念初中时,第一次坐地铁,迷路了。
她有些路痴,分不清楚那些复杂的标志,搞不明白列车的方向。
经常是坐了相反路线的地铁。
姜晨记得她当时哭着鼻子跟他说,姜晨哥哥,我不想坐地铁了,太复杂了,我记不住路线、站点还有方向。
姜晨只好带着她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坐,教她怎么看方向,怎么看那些地标。
她记住了一段时间,结果久了又忘了。
直到有一次,雪瑶跟在他身后,嘀咕道:要是随便出站都能回家就好了。
是啊。
要是任何一个站点出去,就能到家,那多好?
就不用纠结,坐哪个路线了。
但问题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出任何一个站,都能回家呢?
答案是,有。
那就是,在每个站点出口附近,都买一套房。
这样,不论怎样迷路,不论在哪个站点出去,都可以回家。
所以,
他在得知未来汽车需要自己的某个核心专利,而他们旗下也正好有这么一批商品房时,他让他们拿这些房子当做专利费,转赠给自己。
当然。
这些话,姜晨暂时没有告诉雪瑶。
第34章 287套地铁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