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这个浓眉大眼的弟弟,一脸的忠厚朴实,也这么能戳人肺管子,还什么人怂钱多...?是正经话不?
      老朱家除了我,还有一个好人吗?
      可看着朱高炽一脸我略有所得快点问我的表情,朱雄英决定听一听他的想法。
      他是严格遵守和绝对支持嫡长子继承制度的,他占的就是这个便宜。
      所以在很多方面,他会保证嫡长子的正面形象。
      他放下筷子扭头看着朱高炽:
      “说说看?”
      朱高炽略一沉吟:
      “嗯...宋室偏安一隅,强敌环伺,铜铁岁产不丰,又为避免铜铁流失于辽金,所以大肆发放纸币,比如两川的交子,两广的会子...”
      “这样大肆发放纸币,虽说利弊有之,可却极大的促进民间钱币的流通,进而为工、商提供便利...”
      “其二嗯...也正为此,所以宋朝的工、商极其繁荣,宋高宗之后,每岁单单商税就有数千万两...说到头,也就是商税的问题...”
      “呵呵呵...”朱棣捋着胡子轻笑一声,又端起酒碗抿了一口。
      不管说的对不对,反正算是一种理念...并且,他觉得,儿子说的对!有钱嘛,商业繁荣还能没钱?
      呵呵呵...燕世子才思迅捷,颖悟绝人,有乃父之风...
      好儿子又给他长脸了!
      朱雄英也点点头:
      “嗯...不错...”
      “继续”
      朱高炽想了想,再次说道:
      “只是弟弟有一事不解...前宋商税动辄数千万,就连前元,战乱不止,都能岁入数百万,由此可见,这显然不失为一条富国强兵之路,可我朝...”
      朱雄英点点头,又摇摇头,然后笑着说道:
      “是...去年我朝刨除一些盐课、茶马等朝廷专营,商税才不过二十余万...那你是觉得皇爷爷和满朝大员连个帐都不会算了?连二十万与数千万哪个大都算不明白?”
      “不是...”朱高炽眨了眨眼,然后吧唧吧唧嘴,最后又一摊手,表示自己很无奈。
      朱雄英伸手捏了捏他的脸。
      作为国朝的太孙,他身处的环境、教育和接触的人,要比朱高炽好上一些,眼界上,自然也比他看的多、看得远。
      白花花的银子,谁不上头?谁不想要?可对于商税的问题,却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在他看来,宋朝有他们的优势,大明有大明的难处。
      他之前就跟老爷子讲过,前宋半边天下,又要赔钱,又要养兵,养的官儿还贪的厉害。
      虽然是纸钱便于流通,可根本的问题在于宋朝仅凭土地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所以百姓就要从别的能活命的地方想辙,做工、商贩,棉麻丝绸,瓷器茶马...
      这才是导致宋朝的手工与商业发达的原因。
      可如今国朝初定,大明烽烟四起,战火弥延,兵要吃粮食,银子也就不如粮食敲得响了...
      所以,朝廷要压制商业,让百姓都去种地,抓紧时间恢复生产...
      粮食不够,根基不稳,江山要出大乱子的...
      况且这些年,朝中大员能人不少,也不是没人对商税下过手。
      单单那个坟头草三尺高的郭桓,就把商税研究的很明白...
      只是这厮有点不识时务...
      老爷子还在挠头去哪多种点地养兵打仗,他说臣带陛下发大财...
      可朱高炽的话,他还是很高兴的,虽说有些浅薄,可对得起他是朱棣的儿子。

第75章 商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