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众人细细品味,觉得‘摇与‘含相差仿佛,也说不上哪个更好,意境不一样嘛,但是眼前目睹了一桩佳话,也是纷纷为二人喝彩。
友谊,不就是这样一点点升华起来的么?
这边辛清纯他们在登山游乐,那边贡院里,一众官员正在忙着糊名誊录。
其中一名誊录官,姓张,名遂志。他本是国子监贡生,因获得族中举荐得以入学国子监,这次顺天府恩科乡试,族中长辈欲给他一个机会,于是上下走动,终由国子监报至礼部,选为了誊录官。
本次乡试共选了五十余名誊录官。一个誊录官手下有十名誊录书手,每名誊录书手一日誊录试卷三份,按照誊录三天来算,就是有九十名考生的卷子得过张遂志之手,他负责监督手下十名誊录书手,对这十名誊录书手誊录的九十份卷子负责监督校验。
很巧,辛清纯的卷子就在其中。
这张遂志富贵出身,又是得了族中长辈举荐才进的国子监,哪里任过事情?这次得族中长辈照顾,给他找了这个誊录官的事情做,原想着是给他一些历练,渐渐地熟悉一些朝中事务。
可这厮哪里是踏得下心来做事的人?当下坐在案前,拿着分配给他的九十份卷子,一一分配给手下十名誊录书手,就觉得无事可做了。走下堂一一转着看了看书手誊录,又转回去坐着,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这誊录官该干嘛啊,就是对誊录书手誊录完的本卷和副卷进行校对,看看有没有誊录错误和疏忽,这活看着很重要,其实也不难。
本来嘛,这就是族中长辈给他的一个前程,履历上有了这一笔,将来选官也好看不是?
可他哪里是这个性子?
在这贡院中封闭好多天,他已经是分外想念那怡春院的烛红酒绿。
这样一来,他的心思根本就没在这里,到了有陆陆续续的誊录写手将誊录好的试卷交了上来,他也只是放置一旁,依旧喝着他的茶水,有一搭无一搭地看着眼前这一沓试卷,一张张考纸翻过去,仿佛他已经成了主考官大人一般。
突然,张遂志的眼睛一直,拿起面前那张试卷,仔细一看,不由怒从心起。
“彼之所为者惟以理,欲无并立之机,而致命遂志。”
这正是辛清纯之前所写《士仁人》中的一句,原意是啥?辛清纯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志士”和“仁人”只按“理”办事,不打算在“理”之外还按其他规则办事,至于那些奉献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天下忠贞不屈的人树立表率的“志士”和“仁人”,就是到了生命要终结时也不遗憾。
可怜这腹无诗书胸无点墨的张遂志,却是直看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我靠,致命遂志?致我的命?我与你何仇何怨,你居然想要我的命?
第92章 想要我的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