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件事情在四合院里传开也好,这样以后自己家过好日子,也有好原由了。
李卫国虽然会修收音机,但他绝不会到处显摆,也不会在众人面前炫富。
只要表面上保持比别人稍微那么好一点就可以,如果好太多的话,就容易遭人嫉妒。
李卫国就一个方针:要低调,要“苟”。
自己还是不要太过“突出”了。
在保证自己家生活质量的条件下,尽量的要低调,保持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一直“苟”到改革开放的时候。
而且废弃的电器也不是时常就有,能用得起家用电器的还是少部分人。
李卫国打算每个月修个一两台就可以了,既能保证自己家庭的吃穿用度,又能避免他人对自己产生仇富心理。而且频繁的出入寄卖商店就显得太“高调”了,就与自己的战略方针不符了。
……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这一天对于所有的工人都是一个好日子,因为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
当下班铃声响起,厂里的工人们成群结队的向着财务处走去,在财务处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每个人都自觉的排好队,等一个人领完工资签完字,就轮到了下一个。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到了李卫国。
“李卫国,27块5。”
“在这里签字。”
发工资的有两名会计:一名会计负责拿着工资表打标记,;一名会计负责数钱,交到员工手里。
李卫国接过自己的工资,连忙让出位置,让自己后面的人领工资。
李卫国把27块5放在口袋中,匆匆的向着家里走去。
在60年代,人均收入5块钱以下才算得上贫困户,人均5块1都不算在贫困户之列。
27块5虽然工资不高,如果规划划好的话,可以养活一大家子。
像四合院中的三大爷就是典范,三大爷的外号阎老抠,怎么来的?还不是家庭条件所限。
三大爷虽然是一个小学老师,但工资却不高,也就30块钱左右。一家共有钱7口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他老两口人,全靠他一个人养活着。
就这种生活条件还能买得起自行车,不得不佩服一下三大爷。
如果他不精打细算的话,怎么能养得起这么一大家子,长时间的精打细算也造就了他的老抠习性。
李卫国领完工资后,想着:“今天发了工资,炖只鸡不过分吧?”
李卫国想到这,转头去了菜市场,买了一些香菇,又去买了一些调料。
在路上又把系统空间里的老母鸡拿出来一只。趁天色还早,回去把这只老母鸡炖了,做一个香菇鸡吃。
约莫小半个小时,李卫国就回到家中,看到李母说道:
“妈,我们厂今天发工资了,我领了27块5。在菜市场我买了一只老母鸡还有香菇,今天我们就吃香菇炖鸡。”
然后杀鸡,烫鸡,去毛……一个流程下去。
又半个小时后,满院香气扑鼻。
“真香啊。”
……
三大爷吃着窝窝头,闻着从对过飘来的香气,口水都馋出来了,恨恨的说道:
“这卫国真不是个过日子的料,刚发了工资,就海吃海喝,一点儿也不知道精打细算,早晚得吃穷……”
第7章发工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