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内北河文明不会再有舰队过来捣乱了,这一点李正阳很肯定,如果还有隐藏的舰队没有使用,那北河文明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连锁撞击行动的顺利进行。
巨型行星还有两百多天就要到达这里了,时间不算太久,在这之前,李正阳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打扫战场。
和北河文明一战产生了大量的战舰碎片,还有人类自己发射出去的穿甲弹和电磁弹,碎片倒不是很大,对参加连锁撞击行动的节点小行星也几乎没有威胁,可这些碎片会击毁安置在各个小行星上的行星级引擎。
行星级引擎是保证连锁撞击行动完成的重要设备,每一台引擎在撞击之前如何运行,运行多长时间,以多大的功率运行,这些都是精确到微秒的,任何一台引擎被碎片击毁,最终都可能导致整个行动失败。
这些碎片在太阳系中飞行,对人类舰队的行动也是一个隐患,这都是其次,可以暂时忽略,只要对这些碎片进行标记,系统会自动规避掉它们,现在李正阳只需要清理木卫一方向的碎片即可。
任务自然落在了第一军和第二军的战舰和战士们身上,没有什么技巧,一项十分枯燥的工作,先对空域进行扫描,标记每一块碎片的运行轨迹,速度,然后战舰靠上去用机械臂打捞上来,接着去追赶下一块碎片。
木卫一和这里只有40多万公里,这些碎片的速度很快,多数都是几十公里每秒,几个小时后最快的一批碎片就会抵达木卫一轨道,慢一点的在两天之内也会到达。
为了保证连锁撞击行动,木卫一附近的空域原本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的,现在数千万计的碎片产生,飞向木卫一的有上百万片,仅靠战舰打捞是不可能的,所以战舰只打捞大一点的碎片,小点的碎片将会由木卫一附近的激光武器直接汽化。
这些事情都是小事了,大不了也就是繁琐一点而已,只要耐心点,不会出什么问题,两个军的舰队肯定能完成。
地球上,由方启明院士带队,几十名院士组成的专业团队开始登舰了,这些院士一部分是负责连锁撞击行动的,另外一部分则是负责空间涟漪方案的,当巨型行星到来之时,两个方案同时实施,即可确保万无一失。
空间涟漪方案是方启明院士提出来的,这些年中,方院士一直在研究其可行性,经过团队院士多年的不懈努力,观测了数十颗新生恒星,现在终于有了结果。
空间涟漪方案的执行和之前田江涛军长的行动基本一致,都是利用核弹将木星引燃,所不同的是,方院士执行的规模将会更大,800颗万亿吨当量的核弹同时起爆,短时间内将木星变成一颗恒星。
 
第40章 引力透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