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1章 空间曲率[2/2页]

星河余辉 星宇科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个,又要数于科院士制造的空间曲率探测器了。
      这台探测器可以相对准确的探测到空间的变化,空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点在一百多年前人类就知道了,但以前的人类还无法准确测量出空间变化的情况,经过多年的研究,于科院士终于设计制造出了空间曲率探测仪器。
      使用这台仪器,极限可以探测出一颗直径两百公里左右的小行星对空间的影响程度,像太阳,木星,天王星这种恒星和大行星就更加不用说了。
      空间的变化程度称之为空间曲率,变化程度越严重,曲率越大,反之越小,物体有向曲率大的地方移动的趋势,这也引力的根本。
      虽然制造出了空间曲率探测器,但离曲率飞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至少现在已经在一步步向前迈进了。
      和于科院士制造出空间曲率探测器的同一年,由姜策院士带领的材料小团队贺晶院士的帮助下,终于将坚利留下的加速环材料解析完成,这个加速环的材料不属于任何一种已知原子,或者说它根本就不是原子,也不能称为元素。
      它的微观结构没有质子,没有中子,而是一种十分古怪的粒子,贺晶院士研究了很久,这个粒子不属于人类探知到的任何一种粒子,人类的粒子模型建立已经比较全面,不可能某一种粒子大范围存在而不被人类知晓。
      经过再三的研究,贺晶院士终于弄明白了,这种粒子竟然就是电子,可它已经不带电荷,不知道澳加文明使用了什么手段将电子的电荷给去掉了,同时也将这些电子彻底固化下来,就像一个个原子一样。
      接下来,再将这些不动的电子按照某种规律进行排列,宏观上就成为了制造加速环的材料,一开始贺晶院士根本不敢相信,且不说其它,就制造这个巨大的加速环需要多少电子就不是人类的思想可以接受的。
      电子有多小,院士们很清楚,微观上电子的半径已经没有意义,量子电动力学上已经将电子作为一个点粒子来描述,但电子是确确实实的实体粒子,穿过希格斯场会产生质量,只要有足够多的电子,是能以宏观状态出现的。
      只是要呈现宏观态,这个数量级是非常大的,大到一般人无法想象,以普通的氢为例子,由于没有中子,也需要1800多吨氢才能提炼出一吨电子,如果换做其它有中子或者有多个质子和中子的原子去提炼电子,则这个比例会更加大,可能需要数万吨才能提炼出一吨电子。
      这其中不管是提炼手段,去电荷技术,还是组合方法,对人类来说都宛如神仙的法术一般奇妙。
      但结果却是事实,澳加文明确实使用了数不清的电子来制造这个加速环,至于他们是用什么手段将这些电子去除电荷后再聚合在一起的,或是先聚合再去除电荷,根本无从得知,院士们感觉到了科技的差距竟然是如此之大,大到连他们都不敢相信。

第61章 空间曲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