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的时间转眼即过,庞大的舰队缓缓停靠在目标行星附近轨道,先遣小分队早已经将周围的其它6颗恒星和两颗气体行星探测完成,吸取了上次传播者的教训,这一次,先遣小分队将所有星体的里里外外检查了个遍,确保不会有任何问题产生。
这十几年的时间,小分队一直在做这件事情,并没有继续前进,因为入侵者舰队的攻击锋面此时应该就在英仙臂末端附近,这里的星域空旷,入侵者舰队的效率也更高,推进速度非常快。
常宁院士亲自降临到目标岩质行星上,这是一颗非常美丽的行星,亿万年未曾熔化的冰川结晶反射着恒星的点点光芒,在漆黑的夜空中如同钻石一样闪耀。
之前的数据反馈,这颗岩质行星表面覆盖的冰层如果液化,水的质量差不多是地球的两倍,除了小部分陆地外,其它绝大部分地方都会是海洋,当然,常宁院士并不准备现在就将行星上的冰层液化处理。
首先人类目前并不需要这么多水资源,如果真的全部液化,陆地面积只有几百万平方公里,虽然也够大,可庞大的海洋会给人类带来各种无法预测的麻烦,毕竟这不是地球,别看人类舰队在星际空间战力非凡,可处理行星上的这些事情,现在的人类并不比2级文明的时候强多少。
其次,这些亿万年未曾解冻的冰川和钢铁一般坚硬,非常适合进行搬运,目前人类搬运行星的办法还是只能在行星表面建造大量的工程设备,而这就需要行星有一个坚实且相对平坦的表面。
常宁院士的意见是建造地下城,地下城以天基基地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进行拓展,一旦有危险出现,人们可以迅速的进入天基基地进行躲避,届时天基基地将不再用作居住,而是作为一个综合中心存在。
目前人类有15座居住型天基基地,刚刚好够容纳300万人,若是再不解决居住问题,它将是个巨大且麻烦的问题,所以李正阳才不得不耐下性子,选择在这里停靠很长一段时间进行休整和提升。
天基基地的放置地点是院士们早就研究好的,当然是放置在陆地之中最为稳妥,虽然冰川更容易切割和挖掘,但安全性却无法和夯实的岩石土层相比。
在这之前,先要把行星搬运到距离恒星更近一些的地方,因为这里实在太冷了,根据院士们的计算,行星和恒星的距离约为两亿公里左右,这个距离行星的表面温度依旧在零度以下,但恒星的阳光已经可以进行利用了。
搬运行星对目前的舰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速度要慢一些而已,若不是速度制约,居住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
在大家的努力下,行星顺利的离开了原来的空域,来到了人类给它设定的新轨道,常宁院士通过进一步的勘测,认为这颗行星具备良好的改造条
第174章 太行行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