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上了实验室的大门,贺晶院士在一个真空的箱子里放置了一小片切割下来的迷宫空间,封装破碎后,这一小片四维空间跌落了,狂暴的能量让整个箱子疯狂的颤抖,要不是箱子足够结实,别说箱子了,整个苍穹之舟号都可能被波及。
能量安静下来后,贺晶院士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基本粒子放置在了旁边的仪器上,这个基本粒子镶嵌在一片高曲率的空间片段上,这是贺晶院士从引力透镜上得到的灵感,空间弯曲了,空间中的物质同样会产生形变,曲率越高,物质被拉伸得越厉害。
在宏观上,就像擀饺子皮一样,饺子皮被擀大以后,再取其中一点,继续弯曲,直到饺子皮薄如蝉翼,无法再继续,饺子皮有极限,三五次取点后就无法再擀下去了,可空间没有这种局限,经过多次弯曲中取点再弯曲后,贺晶院士看到了最基本的粒子结构。
说起来容易,但做到这一步,耗费了贺晶院士数百年的时间,个中辛酸不言而喻,只是现在还没有办法对粒子进行操作,道理很简单,没有比基本粒子更小的工具了。
安置好基本粒子后,贺晶院士从这个箱子抽出能量,能量经过一台调频仪器,准确无误的射到粒子上,仪器随着时间变化将每一丝能量的频率调到不一样,从零到有,从低到高,能量丝不断的穿过基本粒子,贺晶院士则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粒子。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在第六个小时十五分钟的时候,粒子突然解体了,贺晶院士用难以掩饰的激动记下了实验数据,用同样的粒子替换下刚才消失的粒子,再用同样频率的能量丝进行照射,出现了同样的结果,能量丝刚刚接触粒子,粒子便解体消失了。
将能量换成普通的,则粒子不会出现解体现象,不管怎么改变频率都没有用,试验成功了,这种特殊的能量果然起着决定性作用,随后,贺晶院士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对每一种基本粒子进行试验,准确的找到了让每一个粒子解体的能量频率。
期间,贺晶院士又做了其他相关的实验,比如直接放入宏观物质试验,结果是宏观物质同样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一个铁球被大股能量冲击后,随着某一种夸克的消失,原子核解体,随即原子解体,铁球瞬间化为无数基本粒子飞散。
是的,这种能量可以进行宏观攻击,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一台仪器便可以摧毁一颗恒星,当然,前提是有足够多的这种能量注入,因为这种攻击方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能量的频率非常容易受到影响。
曲率机动,空间攻击,甚至击中后产生的粒子潮都能影响能量的频率,而要摧毁粒子则需要十分精确的频率,稍微有点变化便不会起到作用,所以如果真要摧毁一颗恒星,则需要源源不断的注入大量能量才行。
若是攻击战舰,则还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改进,因为5级文明的战舰装甲层动辄几十上百米,简直就是一个打不烂,炸不穿的铁疙瘩,若非空间攻
第278章 摧毁一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