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三娘要去安山村。安山村位于凤凰县城外五里,不远,出了县城步行一两刻钟就到了。
一路上,程三娘给柳千千说了事情始末。原来,凤凰县里有个姓吴的鳏夫,开着一家小杂货铺(ps:柳家早上吃的送粥小菜,怪味萝卜丁就是在他家买的),家里有一个三岁的女儿,还有一个病怏怏的寡母。去年冬妻子因病去世后,吴掌柜既要照顾家里又要料理铺子,分身乏术,苦不堪言。本来想着过了一年再续娶,可是生活不允许,这不,没到一年就请媒婆说媒了。
吴掌柜虽是个鳏夫,但年纪不大,才二十三岁,又是县城人士,名下还有家铺子,铺子虽小,但也颇有进项,比那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地里刨食的人家强多了。所以吴掌柜一放言,就引来了不少有心嫁女的人家。
看来古代的重农轻商之言,落到实处也是要给现实低头的。
话说,吴掌柜这里相看了不少人,最后对安山村的一个张姓的寡妇颇为中意,而这个寡妇的家人托的媒人正好是程三娘。眼看事儿到了最后关头,寡妇能再嫁,程三娘能开第一单,却不想被人横插了一脚,此人就是凤凰县三大媒婆之一的孙姓媒婆。
吴掌柜虽然经济条件不错,但黄花大闺女嫌弃他是个鳏夫,还带着幼女寡母,多少有些轻视,即使有愿意的人家也要求比较高的聘金。吴掌柜一番权量利弊之后,决定在那些和他同样境遇的寡妇里挑个好的。
张寡妇年纪十九,刚嫁人不到三个月丈夫就病逝了,也守了三年孝(ps:男子丧妻守孝三个月或一年,女子则守三年。),今年才出孝,为人本分勤快,看着顺眼,聘金要得也不高,这一点也合他的心意。
可在掌柜要点头的时候,孙媒婆带着一个姑娘出现了,这个姑娘定过亲,还没嫁人未婚夫就退婚了,还是个黄花大闺女。按理说,好端端的姑娘被退亲任谁都会多想,吴掌柜自然也是这般想的,所以他下意识的就要拒绝,可那孙媒婆悄悄的在他耳边说其实是女方退的亲,因为男方出了意外伤了根本,女方这边怜惜自家闺女才不得已,宁愿背负骂名也要退亲的隐情。这么一说,吴掌柜内心的秤就摇摆起来了,一边是寡妇,一边是风评不佳却另有苦衷的黄花大闺女,又是一样的聘金,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吴掌柜想娶黄花大闺女,回去跟母亲一说,他母亲却不同意,觉得孙媒婆品行不佳,言语不可信,宁错过一个好的,也不愿娶个不好的进门。吴掌柜被母亲这么一提醒,刚刚定下的心又摇摆起来了。
柳千千听得头疼,吴鳏夫这人算什么良配啊,经营一个小本生意,卖的萝卜丁变味了还卖,可见搞钱的能力不太行,性格上优柔寡断,又自私抠门,人也普普通通,就这么个人还有人抢?
“娘,你这边的那个张娘子若是个好的,就不要嫁这个姓吴的了,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男人满街是。”柳千千张嘴就来。
程三娘想不到小女儿竟然能说出这种话来,虽有理,但口不择言,这种孟浪不正经的话是从哪里学来的?她恼得拍了女儿两下,又不舍得下重手,只好在声音上使劲,严厉道,“小姑娘家家的,哪来的胡言乱语,以后不许说这种话!”
“哪种话?”柳千千一脸无辜。
“蛤蟆那种话
第5章 与孙媒婆结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