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大金愣是反应慢了半拍,才伸手去接,跟陈倩男说话时的语气也下意识客气不少,“啊,谢……谢谢。”
      他是真没想到,陈旭这堂姐竟然会这么好心的时候。
      刘大金接过姜汤,陈倩男就迅速收手,不置可否地说道,“客气什么,我也是怕你感冒了,容易传染给小鱼儿和轻语。”
      刘大金:“……”
      陈旭这堂姐挺好的,就是长了一张嘴。
      刘大金腹诽一句,一口将姜汤闷下肚。
      小鱼儿也积极地跟着喝上一小碗,嚷嚷着今天晚上要跟爸爸一起在医院住。
      叶轻语亦是如此,陈旭刚刚大病一场,她哪舍得回去。
      而且十多天没见面了,这会儿一大一小两人也粘他的很。
      无奈,陈旭只能自己戴了个棉口罩,同意两个人在病房里另一张空床上睡。
      陈倩男帮忙收拾一番,将陈旭换下来的衣服带上,跟一家三口招呼一声,跟刘大金前后脚离开了病房,留下一家三口在医院里过夜。
      好在今天晚上,小鱼儿晚上睡觉很老实,没有乱滚乱爬。
      甚至还半夜偷偷来陈旭床边儿给他盖被子。
      陈旭在医院住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下午就出了院,回去调养身体,也有机会去了一趟厂子里。
      郑天伦和几个车间负责人已经将30套木雕箱提上生产行程。
      现在已经完成了木材的切割,凿孔、榫卯正在进行下一道工序。
      这些简单的工序,基本上都可以放手给工人们,郑天伦只需要全程盯着,到关键步骤的时候接手,带着手底下最厉害的徒弟张喜国和几个木匠师傅加工比较繁琐复杂的工序。
      一切配合得井然有序。
      与此同时。
      陈引娣的时时兴木雕厂也已经彻底完工,厂子面积跟和兴木雕相比只大不小,工匠足足20多个,更让陈引娣兴奋的是,那位还在东城那边,联系到了一个老木匠过来,资历比和兴木雕厂那边的郑天伦更高,师出同门的师兄,赵重山。
      当然,聘请这位大师傅过来,陈引娣这边也花了不少的工资,办这个厂子七七八八的花费下来,她一个人也出了一万多块钱!
      这已经是她全家大半的家当了,这一把,陈引娣赌得很大。
      她老公胡跃华,因为有了这位贵人的帮助,更是大力支持,不然陈引娣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投入到这个厂子里。
      今天是师傅过来的第四天,已经在马不停蹄地赶工一款木雕箱,那位的意思是,只要这老师傅把这木雕箱子赶出来,就能接到一笔数量利润丰厚的订单。
      所以一大早,陈引娣就来了厂子里,监督老木匠的加工进度。
      ……
      时间飞逝。
      一个月的时间,眨眼就过。
      经过这近一个月车间工人们和郑天伦老爷子保质保量的赶工,30套木雕箱,提前半个月的时间就彻底完工。
      在木雕箱完工的第二天,陈旭跟刘大金租上一辆大东风,将30套木雕箱运到蓉城火车站。
      前两个月蓉城这边就已经开通了火车托运,可以托运货物和行李,大大减少不少个体户进货运货困难的问题。
      这托运的费用虽然不便宜,但相比亲自租车送到帝都,显得要安全很多。
      蓉城到帝都总共一千八百公里,陈旭这30套木雕箱光是托运过去就花了300多块钱。
      木雕箱送上火车,两人也没耽搁,买上前往帝都的火车票,一起动身

第167章 初到帝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