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弄不到一毫一厘的“赃银”,但是当年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生怕有朝一日被锦衣卫的番子们揪住。
现如今,创办公司和工厂得到了“朝廷”(革命司令部)准许并加以保护,成为名正言顺的合法产业,这四百多两银子赚得心安理得,而且还从来不用自己去担心怎么经营,银子到手了,只管去花就是。
刚开始,革命军把祁廷谏等人的田地、牛羊平分了,草场牧场充公了,他们对革命军又恨又怕,生怕革命军再把他们家中的房产、银钱也给分了。
如今,祁廷谏的儿子祁兴周在革命军第四师任团长,祁廷谏不担心革命军没收他的家产,但是儿子那点工资,怎么养活他们这一大家子?
自从投资青海的盐业、运输业等公司以来,每个月最早时有二三十两的分红,到了现在增长到了四百一十一两,祁廷谏又过上了富足奢华的生活,他对革命军的恨算是烟消云散。
在祁廷谏的带动下,李洪远、纳西巴布、纳吉栗、勃桑班杰果等都先后在青海的几家公司注入资金,他们如今都拿到了分红。
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这让青海的少数族裔“贵族”不再忌恨革命军,开始支持起革命军来。
郭罗克地区的西多扎、额桑二人,就是在革命区诸多藏羌“贵族”的带动和桑吉达、摩多等人的宣传下,开始接触革命军并最终来到革命区进行贸易。
受到姬国卿同意来到师部拜谒姬国卿后,得到姬国卿同意,可以投资未来的玻璃公司,等于是他们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革命区。
青海地区,用经济手段逐步笼络了各族昔日的头领、土司等,让他们牢牢地绑定在革命军这辆战车上,这也是青海地区两年来没有通过战争就让革命区不断扩大,让更多的藏羌族裔投靠到革命军旗下的原因。
从青海地区,姬国卿吸取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当初,如果及时地在宁夏地区创办几个工业公司,让那里的有钱人注入资金到公司中,他们还会发生叛乱吗?
同样,在眼下的汉中、四川、张掖以西各地,革命司令部都没有通过“公司融资”的办法将那里的“贵族”或者是“有钱人”绑定到革命军这辆战车上。
以致于,汉中、四川、张掖以西各地对革命军的认同度并不高,从而还发生了米喇印、丁国栋的回人叛乱。
在姬国卿的前世,政治手段列为第一,然后是经济手段,最后才是军事手段。
之前,革命军面临着生存压力,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被迫无奈的防御战。
如今,没有任何一个势力敢声称灭除掉革命军,革命军不存在什么生存压力了。
如果将天下的大致势力笼统地进行划分,这是一个新的三国□□区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国土面积和人口虽然最少,但发展最为迅速,实力增长也最为强劲,同时最具吸引力。
在生产压力被发展压力取代之后,是时候考虑将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摆在前面了,如果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还无法解决问题,只能用粗暴的军事手段强力解决。
政治手段革命军早就在做,比如说侦察兵的宣传,《革命之火》的宣传,各种形式的接触、游说等等,革命军没有通过战争而得到的地盘比通过战争得到的少不了多少。
利用经济手段,关键是这个时代穷人太多,贸易往来极不发达,革命区没有任何可以掌握另外两方经济命脉的产品。
同时,革命区还需要另外两方为自己提供粮食、棉花、生丝等,革命军有很多的命脉还掌握在他人手中。
因此,革命军此时还不能用经济手段去制约另外两方,只能用经济手段来约束革命区内部的有钱人了。
第 541 章 经济手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