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
清军那边敲响了撤兵的铜磬,城下仅剩的四五百清军放弃了攻城,躲避着城头革命军弓箭手的射击,连滚带爬地远离了大同城。
第一次攻防战,没有胜利者。
双方的死伤人数平分秋色。
如果说双方各有所得的话,清军这边算是试探出守城的革命军之虚实,主要是试探出革命军根本没有枪炮等火器,这为下一次的攻城提供了帮助。
对革命军这边来说,他们同样有所得。
虽然革命军在这次守城战中死伤了一千五百人,但是超过五千的人通过这次守城战成长为真正的战士。
最起码,他们在下一次面对血淋淋的厮杀场面时不会呕吐了。
阿济格没有继续攻城,是因为攻城的云梯没有了,阿济格需要在接下来几天进行制造。
由于试探出革命军没有枪炮,阿济格已经有了十足把握在下一次战斗中攻入大同城去。
第一次攻城虽然死伤了一千五百余人,但那都是辅兵,战斗力不怎么强。
下一次如果用吴惟华的四千精锐的话,攻入城去是可以预见的。
今天派了两千战斗力不强的辅兵攻城就差一点成功,来日派四千精锐攻城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阿济格忙着制造云梯和盾车,革命军忙着把城下的石头、檑木重新搬到城头上去。
同时,在外围部队高峻和谷春山的帮助下,唐以杰也为城内守军添加了不少煤炭块和食用油。
在第一次的攻防战中,最后时刻的煤炭和油起了大作用,在接下来的攻防战中,要将煤炭和油的运用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最后,也最让唐以杰高兴的,就是高峻和谷春山二人为大同城守军提供的二十一桶火.药。
唐以杰忙着在城内备战,高峻和谷春山则将土改的规模不断扩大。
在这个年头,穷苦人家里有没有土地不重要,因为社会动荡不安,今天弄到手中的土地,明日说不定就成为他人的了。
对穷苦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食物更重要的东西了。
只要给了他们一口吃的,他们就可以为你卖命。
汉人当中有不少人成为了清兵,一是被迫无奈,第二也是为了到兵营中有口饱饭吃。
对于饿得头晕眼花的人,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家仇国恨、什么数典忘祖,跟填饱肚子比起来,统统可以忽略不计。
汉人成为清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人没有反抗意识,更没有革命精神,一切苦难强加于身,都能逆来顺受,并且从来不对压迫产生怀疑。
如果这些人都具备反抗精神,清廷将刀枪发到他们手中,那就是帮助他们对清廷进行反抗。
实际情况是,一个强悍的旗人,可以让数十乃至上百名“儒雅”的汉人惟命是从。
如果这些汉人不那么“儒雅”,具备一星半点儿的反抗精神,那真是他们每人吐一口唾沫就能淹死那个旗人。
革命军来到了大同一带的消息风一般传播开来,穷苦人都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但即便是在这个时候,阿济格这边募兵的告示一经贴出,还有络绎不绝的人前往清廷军营中“应征入伍”。
如果说这些人都是被迫无奈,对清廷痛恨已极,那么在这日的攻城战中,他们就不可能为了攻破大同城而疯狂一般将刀枪弓箭杀向了自己的同胞。
&n
第 674 章 罢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