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五十三)-(五十四)[2/2页]

70后的青葱岁月 无惧前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现在规矩少了,困了就睡了,我也不是太讲究。心里有就行了。”二叔大大咧咧地说。
      “等到了三十再好好跟你讲!”二叔加了句。
      我心里开始期盼起大年三十了,等着过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年。
      五十四
      年迈着踏实的脚步一天天走近了,辞灶过后,每天家里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二叔开始和小义忙着赶不同的集,准备鱼、肉、鞭炮、蜡烛、香纸,春联等各种年货。
      二婶跟英姐在家坐镇,忙着炸鱼、炸藕盒,炸茄盒、蒸馒头……
      堂兄和我打扫家里内外卫生,扫尘,小顺给我们打水递抹布,打下手。
      阴历年历翻到了最后一页,大年三十醒目地展现着,提示着人们,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就要到来了。
      通红的大年初一就要挣脱着一年的束缚,喷涌而来。恨不得把整个世界染成红色。
      大红的对联昨天已经贴好了,过年的喜气越来越浓了。连猪圈的门和门楣上都贴上了“六畜兴旺”和一个大大的“福字”。
      真是普天同庆了。
      今天三十了,二叔和小义没再出门,都安心在家等着过年了。
      二婶和英姐一早就在忙着切菜、剁肉,准备下午包饺子。
      我正和小义说着话,堂兄在里屋看书,二叔在东屋戴着眼镜,拨打着算盘,正在结账,结算一年的收入。
      看样收入不错,令二叔满意,二叔满脸带笑,一边摘下眼镜一边掀开门帘走出来,手里掐了两盒看长短是过滤嘴的红盒香烟。
      “过年了,抽盒好的”二叔高兴地说,“这还是你爸爸给我的。”
      二叔把香烟放在桌子上,很仔细地拆封,抽出一支,小义已经拿出一根火柴做好划火的准备了。
      看二叔把香烟放嘴上了,小义的火也到位了。
      二叔点着,深吸一口,“这好烟就是好抽,是香!”
      二叔吐出一口烟,叹道,“但就是不抗抽啊,劲太小了。”
      我从桌上拿起香烟一看,“牡丹”,国营上海卷烟厂出品。
      “老大,明理?”二叔想起什么,叫着堂兄。
      “爹,啥事?”堂兄拿着书从西屋走出来。
      “准备准备上坟的东西吧,多卡点纸钱,”二叔安排着,“你是老大。这活应该你办,今年海超也在家过年,多准备点,孝敬祖先的也有他的一份心意。”
      “好,爹,我马上办。”堂兄答应着,转头跟我说,“海超,来长长见识,帮我一起准备。”
      “好,大哥,我正想看看。”我回答。
      我跟着大哥走到院子的南屋,南屋是大黑驴的卧室兼起居室。大黑驴正在悠闲地嚼着草,看见我们进来好像愣了一下神。
      估计也是在想,都大年三十,还要出去干活吗?
      我抬手跟大黑驴打了个招呼。,大黑驴好像懂了,仰天长啸:嗷~呃啊,呃啊,呃啊……
      南屋有三间大小,西半截归大黑驴,东边堆了些草料,麻袋,农具之类。还有一些鞭炮,香纸。
      堂兄伸手提了一捆,说,“海超这算你的孝心。”
      我伸手接过来,堂兄自己又拿了一捆。
      直到回了堂屋,还听见大黑驴在南屋欢快地叫。
      堂兄把香纸放在地上,把绳子解开,从东屋二叔的旧写字台柜子里找出来一块旧布包着的东西。
      打开看,是两个很硬的木头做的圆柱体木卡子,一大一小。
      我拿过小的放在手上,很光滑,不知用了多少年了。木制很硬。
      倒过来,看底部,刻着一个方口圆铜钱的模子。
      另一个大的有点像棒槌,堂兄已经拿着大的了,然后跟我示意要过去那个小的。
      见堂兄从那一摞纸的最上面拿出一小摞,放在地上,然后用带铜钱模子那个块木头,竖放在烧纸的一个角上,然后用另一个棒槌开始很认真地敲打。
      一边敲打,一边挪位,一个接一个的铜钱就印在了纸上,直到整摞烧纸都印满了。
      然后,堂兄又把卡子横放在纸上,开始摁着转。
      也奇怪,烧纸很听话地转着圈地分开了均等的距离,堂兄转了几下后,上边的一半基本转成了几个螺旋的圆圈。
      堂兄一边做着,一边说,“海超,好好学着,下边换你。”
      “好,”我答应着,一边目不转睛地学习着。
      “我们是在现场印钞,给老头子准备过年资金。”堂兄幽默地说。
      看转得差不多了,堂兄放下卡子,开始四五张一小打,对角折起来,放一边,知道把转成圈的都叠完。
      然后又开始印制下边的,“学会了吗?海超,这是绝密造币技术,一般人我不教给他。”堂兄尽管说话慢条斯理,但很幽默。
      “让我来吧,大哥,我试试。”我感觉看得差不多了,就接过来,自己开始印。
      但看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个技术活,不是棒槌砸在手上,生疼,就是把卡子打歪了,没印好。
      然后转圈的时候,烧纸也不那么听我话,转不起来,就算转了一些,也不是均匀的距离。
      堂兄笑着说,“这技术不好掌握吧?”
      我尴尬地笑着。
      “行了,我来吧海超,你有这份心就好了,老祖宗们都收到了。”堂兄笑着说。
      “好吧好吧,”我双手合十,也学着二婶的样子念叨了几句,向祖先们表示歉意。
      堂兄干活是利索,熟练地卡着。转着,叠着,不一会就把两捆烧纸都叠好了。
      二叔这时拿过来一个带盖子的木头盒子,我看里面放了一个小酒壶,对堂兄说,“别忘了拿香,再拿个篮子都装一起吧。”
      二叔笑着对我说:“怎么样海超?学到东西了吧?老家过年有意思吧?”
      “嗯嗯,挺好的,有过年的气氛,感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我回答。
      “对!老家过年规矩多,咱们中国人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过年的,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里面确实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
      我赞同地看着眼前的二叔,教师形象更加清晰起来。

(五十三)-(五十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