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79)-(180)我的第三所高中[1/2页]

70后的青葱岁月 无惧前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天一早,妈妈没有上班。六哥找了辆黑色伏尔加轿车,在楼下等的,接着我和妈妈去都家镇大姨家,都家镇位于烟海市区南边,隔着一片连绵不断的山峦。
      其实直线距离并不远,但因为连绵的山的阻隔,需要绕行,时间和距离就延长了许多。
      好在绕行山峦的路都是顺着海边,我可以一路看海,也让心情不至于那么坏。
      海边长大的孩子,看到大海有无限的亲近感,大海是我成长的见证。可以回忆起任何一个年龄段与大海的故事。
      二十六中是在镇街上,大姨家在离镇上三公里距离的村里,不过是紧挨着公路。
      大姨热情地迎接我们,大姨比妈妈大十岁,那年已经五十出头了,但腰板硬朗,嗓门洪亮,做事风格干脆利落。
      进门就先哈哈大笑着数落我“哈哈,你这个小哪咤,没地方能管了你了从今以后归我管了,不听话,我可真打,我养了六个儿郎,都打大了”
      我尴尬地笑着,点着头说了句“大姨,给您添麻烦了。”
      “不麻烦,你来,大姨高兴”大姨说着把我拉进屋去。
      听见姨夫在里屋炕上喊着,“来啦,妹,来啦,海超。快上炕”
      姨夫在炕上坐的,拍着手欢迎我们。听妈妈说,大姨父是革命残疾军人,解放战争时,腿上受的伤,只能坐轮椅。
      妈妈一进屋,大姨就握着妈妈的手一直没松开,聊个不停。
      “这次来,给老姐姐添麻烦了。”妈妈无奈地说道。
      “看你说的,咱姊妹不说那些外人话,你和天远能舍得把孩子放我这,说明信得过我,我高兴还来不及”大姨快人快语。
      能拉扯大一个女儿,六个儿子的大姨,性格肯定有她倔犟不屈的地方。
      大姨家六间正房,两间西偏房一个小院,尽管也是农村,但离着城市近,经济就比较活跃,生活条件看起来比老家的农村强了百倍。
      小院已经用水泥铺过的,最起码下雨天不用受泥泞之苦。
      小院一进门,右手边有一个厕所。尽管是旱厕,但最起码不用拿着棍子赶猪,也是有小厕所蹲位的,不是一个大坑,担心掉进去。
      院子里也还有跟二叔家一样的压水井,但大姨说已经通了自来水。这个压水井就是自留地了。夏天压水冰个西瓜很管用。
      大姨在公路对面还有十五间大瓦房,开了个饭店,大儿子在看的饭店,服务南来北往的客商。
      听妈妈说,生意很好。因为附近几个村子就她一家饭店。几年前是政府有关部门照顾大姨父是残疾军人,特批的执照。所以其实大姨也是万元户了。
      大姨性格开朗,笑容常驻,可能是经受和克服的磨难太多,反而心大如天,成了生活的主宰。
      确实,因为大姨父为了革命,而腿伤卧床多年。家里家外,大事小情,七个孩子都是大姨一个人操办的。
      历经了沧海磨难,已经不在乎人生历程里的那些风风雨雨了。开朗积极的一面背后一定是一个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力在做支撑。
      妈妈跟大姨在家坐着聊了会,妈妈就嘱咐了我几句,要先走,回去市里上班了,六哥用伏尔加把妈妈送回城。
      送走了妈妈,跟大姨,大姨父坐在炕上聊了会天。
      大姨很喜欢我,以前每到礼拜天,就会挎着篓子,里面装着花生、地瓜干,坐着5路车进城来我家。
      帮着妈妈拆洗被子,帮我和妹妹做棉袄。所以跟大姨感情还是很深的。在这住着,我感觉甚至会比在二叔家还要自由自在。
      正说着话,穿着警服的大姐夫回来了。大姐夫个头不高,长得很结实,三七分头。
      “回来了他大姐夫可把你盼回来了,赶紧的吧,带海超去把学校落实了,看看哪个班。”大姨跟女婿也是开着玩笑说话。
      “小老弟,转了一圈,都放不下你了是吧”大姐夫笑着摸着我的头。
      我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读书读成这样,走到哪里都是被嘲弄的对象,尽管我知道大姐夫也不是恶意。
      我低头不语,大姨打了大姐夫后背一巴掌,“你怎么说话呢海超这不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多念几个学校,同学也多。”
      “海超,别往心里去,你大姐夫跟你开玩笑呢。”大姨安慰着我。
      “嗯嗯”,我还是不好意思抬头。
      “那走吧,才九点多,去办完了,回来吃饭。中午喝两杯。”大姨安排大姐夫。
      “你看你大姨,对你好吧我这刚进门,还没等坐下喝杯水,就赶着我走。”大姐夫拍了拍我的肩膀,“走吧小老弟”
      我这才抬头跟大姨、大姨父道别。跟在大姐夫后边出了门。一出门就看见一辆警用偏斗摩托停在门口。
      我顿时想起来那天被镇派出所响着警笛带走那幕,心情一下子就更不好了。
      “上去吧,上斗子里坐着,把好了”大姐夫也是当警察多年,职业病,口气基本上是大声呵斥的,尽管脸上带着笑容。
      我不情愿地又上了偏斗,坐下。
      大姐夫戴上墨镜和能包住半个小臂的皮手套,坐在驾驶座位上。
      如那个年轻警察般踩了几下脚踏启动杆,又扭了两下两边把手上的离合和油门开关做了下调整。最后狠狠又踹一脚。
      偏斗摩托轰的一声启动了,浑身得瑟颤抖着。
      “把好了,小老弟”大姐夫提醒我。
      我下意识地伸手把住了斗子前边的把手。与年轻警察开摩托不同的是,大姐夫的车缓缓的启动了,上了公路,油门越加越大,开始风驰电掣起来。
      当然,另一个不同是没有开警笛。但我还是不安地想观察着路边观看者的面部表情。
      但几乎都是一扫而过,根本看不清行人模样。更谈不上看表情了。这样,我的心就放松下来了。
      从大姨家出来向西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往北,开了不一会,就到二十六中了,二十六中坐落在都家镇东西向的主街上。
      学校不大,一个不大的校园,只有一栋三层的教学楼。西边就是镇政府和派出所。
      离得这么近,所以大姐夫跟校长关系很好。大姐夫来到学校大门,摁了两下喇叭,门卫伸头一看,赶紧跑出来开门。
      大姐夫跟门卫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直接把摩托车呜呜地开进校园。停在了教学楼东边的一溜平房区,看门牌上的标志,有校长室、教导处、各个教研室,是办公区。
    &

(179)-(180)我的第三所高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