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88章打造大明朝第一海港[1/2页]

我在大明割韭菜 唐晓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陈子龙一脸懵逼加满心的疑惑。
      这是什么情况?
      皇帝你开海,这是朝廷政策,你跟我这一个草民商议什么?
      陈子龙暗吸了一口气,说道:“早年朝廷禁海,不过草民斗胆直言,陛下若是要开海,自然是极好的。”
      “如何个好法?”
      “沿海多有船民私下南洋、日本,商贸频繁,大明的丝绸、陶瓷、茶叶在海外多受欢迎,若是朝廷愿意开海,必然会有更多商人可以组建更多船队,名正言顺出海商贸。”
      陈子龙胆子倒是很大,毕竟大明朝在明面上是禁海的。
      像他这样毫不遮拦地在皇帝面前说开海的好处的还真不多。
      恐怕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若是开海的港口,能设置在松江府,自然更好。”
      崇祯心头一动,问道:“此话怎讲?”
      “松江府上海县,有一条江叫做黄浦江,此江贯通南直隶各州府,利于水运,若是开海在上海县,则南直隶个州府货物借可通过船运运输到上海县,统一出海,如此更加方便,也更加省钱。”
      崇祯不由得吃惊,看来徐光启和方以智没有推错人。
      陈子龙这家伙确实还是有才能的。
      能看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事实上,20世纪的上海之所以能崛起,也正是因为上海背靠江浙。
      上海的角色是外贸的港口,而真正巨大的产能,是它背后的那两个省提供的。
      从北宋年间,中国的经济开始南移。
      到了靖康之难后,北方战乱,大部分人跟随赵构南迁,包括相当一部分手工艺人、文人,甚至农民。
      他们将北方更加先进的东西带到了南方。
      明朝松江府下面的上海县,就是21世纪的上海。
      但是在宋代,21世纪的上海仅仅只是西部地区是陆地,东部地区还在海里,等到北宋末年,东部的确才慢慢浮现。
      那个时候这里是沼泽和湿地。
      等到了明朝,才真正有了上海县。
      宋代的时候,东南开发的主要是太湖经济圈,苏州和无锡一带,连南京都是这个商业圈的边缘地带。
      南京的商业真正崛起,是明朝时期。
      如果了解两江的水路网,就会发现,密密麻麻的水路网最终汇聚到了黄浦江。
      经历了宋、元、明三代的积累,南直隶和浙江省的农业、轻工业和商业都变得非常发达。
      形成了巨大的产能优势,在明末甚至出现了很明确的雇佣关系。
      清朝继承了这些,所以20世纪,中国加入大航海,上海成为东方最大的港口,就成了必然。
      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21世纪。
      回到大明朝这里来,地理格局摆在这里,选择开发上海是最佳选择。
      其实这样是张晨原本就计划好的。
      他之所以找陈子龙,也是因为这个。
      陈子龙家里本身就是做买卖的,又是松江府人,对松江府了解,对应天府也了解,对南方的商业模式更加了解。
      更让崇祯欣喜的是,他对上海县这个地方独特的位置,居然也看得这么准。
      若是这样,就省了许多沟通的成本了。
      完事开头的时候,最麻烦的就是沟通。
      要将一件事简单、易懂传输给另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
   

第388章打造大明朝第一海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