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章、玉碎[1/2页]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殿下甘冒大险,所为何事?”
      “中兴大业!”
      “能否?”
      “事在人为!”
      石浦游击军营,朱以海与张名振相见,张名振对这位突然到来的年轻鲁监国殿下,还带着几分半信半疑,直接出口询问,于是有了这对话。
      简单几句话,让张名振对朱以海印象极佳,鲁王殿下年轻、果敢,这是如今风雨飘摇的大明朝最需要的。
      朱以海目光望向张名振让人端上来的见面礼,一颗北使人头。
      看着那首级脑后金钱鼠尾,老朱笑着道,“从杭州过来的这些鞑子使者,也算倒霉了,去台州的那十个被勇卫营的王游击杀了,去海门的几个又半路遇上孤,来将军这的,又被你这张游击杀了。”
      张名振一直在暗暗打量鲁监国殿下,见他面对那丑陋的首级时,依然谈笑自若,更生佩服。
      一个鞑子使者的人头,足以证明了张名振的忠心。
      尤其是听说了他刺背纹字效仿岳飞之举后,更加满意。
      “可否让孤一观?”
      张名振也不客气,直接就把衣服解了。
      赤心报国四个大字,赫然显露背上,长径寸,深入肌肤。
      老朱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纹身的不稀罕,但这赤心报国四个字可不是随便能纹的。
      “本欲纹精忠报国,后来想想不配,便改为赤心报国,然后两只脚底又纹上了反清复明四字。”
      “老将军赤心忠勇,孤感动至极!”
      张名振献上一本名册。
      “大明有了殿下监国摄政,北伐中原,恢复两京,指日可待也,此我大明之幸甚。”张名振主动的交出了石浦营的三千新军花名册,还有他在这里监造的战船,打造的一批军械等。
      “三千新军?实数多少?”老朱习惯性的问。
      结果张名振脸上露出不高兴的样子,“臣来此招募编练新军、监造战舰,不敢有丝毫松懈,更不敢虚弄军籍克扣兵饷,名册上兵员三千,一个不假,一个不少。”
      “虽训练不过半年余,但已经可以一战矣!”
      老朱讶然。
      这时旁边的吴凯有些不太好意思的道,“张将军可是曾经平过登莱孔有德叛乱的功臣悍将,早年在京营还去关外守过边······”言外之意,张名振跟他这种地方上的混种武官不一样。
      他手下的海门协营的兵有一些,当初就是跑到张名振的石浦营来应募吃粮来了。
      因此事当初他还来打过张名振,不过张名振是那种手腕灵活,而且上头还有很硬的关系靠山,最后张名振把一些军需订单交给吴凯,又送了他一些礼,于是这事就这样了。
      老朱听说张名振真有三千人马,还是起码练了半年以上的青壮后,不由的大喜。
      终于有了一个好消息了,终于有了一支成建制的正规军了。
      有兵有武器有战船。
      激动的朱以海直接提出要检阅石浦营,张名振立马拍着胸脯去传令。
      ······
      “石浦营真兵强马壮也!”
      老朱检校过后,直接就手挽着张名振的手臂不放了,十分的亲热,虽然心里话,这支石浦游击营的新兵,在老朱看来,有些略微失望。
      没有后世影视剧里那种气吞如虎的彪悍气势,感觉有点土有点弱,不论是衣甲装备还是战士的身高面貌等,有点弱的感觉。
      不仅比不了古装影视剧里的那些什么大秦锐士大唐铁骑啥的,更别说跟八四或九九年大阅兵上的那种分列式方阵相比了。
      但跟吴凯的一营三千人实际只一百二十人相比,却又强太多。
      “张名振将军听旨!”
      老朱拉着张名振回到校阅台上,直接加封官职。
      “孤赐封张名振将军为镇守石浦总兵官,挂定远将军印,加二品都督佥事。”
      说完,还解下了自己佩带的剑递到张名振之手,“老将军赤心报国,朕亦绝不负你一片忠心。赐你此尚方宝剑,授你军中便宜之权,可先斩后奏!”
      张名振本就锦衣子弟,早年浪迹天下游侠京师,结交权贵士民,后来经商巨富,再弃商投戎,在京营当武官,辽东守边,山东平乱,再到贬谪东南,最后出守一镇,履历丰富,五十岁的年纪了,也并不会被年轻的鲁王三两句话就给感动的落泪。
      但心里头依然感觉暖暖的,不是为那些官爵,而是鲁王能有此敢战之心。
      “臣就是舍了这条老命,也要誓死守卫大明,誓死护卫殿下!”
      老朱高兴,对石浦营三千将士,也都所有军官晋阶一级,所有士兵则都各赏银一两。
      “本来对尔等忠心耿耿的护国虎贲之士,不能只赏赐这区区一两银子,

第22章、玉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