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之后数日,杨广日日率军去襄阳城下叫阵,打个几百个回合就鸣金收兵,却不强行攻城。
      这让陈纪有些费解,杨广就这么跟他耗着到底有什么好处?还是留了别的后手?
      思来想去,陈纪觉得也只有江州被困这一变故了。可难道杨广还指望滕王世子和越王世子攻下江州,进军建康么?
      他们要是有那个本事,早起兵攻打长安了。
      “世人都说雁门郡公有神童之称,依老夫看来,也不过尔尔。”陈纪对麾下将领如是说道。
      “毕竟只是个十岁孩童,世人多有夸大罢了。”将领们纷纷附和。
      然后他们就打脸了。
      江州在两王的大军猛攻之下,已经快坚持不住了。而建康那边正在应付淮安之乱,暂时无暇顾及江州,江州刺史只能向陈纪求援。
      陈纪一张老脸隐隐抽搐了一下:“回援江州,这襄阳便是白打了!”
      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结果就这么放弃了,换谁都不甘心啊。可是江州又实在重要,若是被攻下,那么别说襄阳白打了,到时候就是荆州也得一并丢了。
      江州一破,等于斩断了南陈一臂。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也是果决之人,当即放弃襄阳,撤军回援。
      陈纪一走,杨广不费一兵一卒便夺回了襄阳。随后立即派人通知滕王世子和越王世子,告诉他们可以撤兵了,暂时不必与陈纪正面冲突。
      如今还不是彻底挑起南北大战的时候。一来,北周已经不复武帝时的强盛了。二来,普六茹坚尚未彻底掌控北周,一旦开战,将自顾不暇。
      宇文贤麾下的将士再度回到襄阳城内,心情十分复杂。这一来一回一折腾,人还是这么些人,城却易主了。
      这事弄的,上哪说理去?
      杨广当即写了一封战报,命人快马加鞭送回京城。
      普六茹坚收到战报,顿时老怀开慰大笑道:“哈哈,我儿有我当年之风。”
      他自己本就是武将出身,靠军功一路晋升才获封国公爵。如今杨广展示出过人的军事才能,没有辱没普六茹家的威名,普六茹坚心中如何不喜?
      但这话听在杨勇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普六茹坚拟旨召回杨广大军,改长安及周边地区为雍州,而襄阳则改为襄州,命大将王谊为襄州总管,统领军队。
      随后攻打淮安的三王大军也领命撤军,回了各自封地。
      自此,宇文贤叛乱彻底平定,北周也未曾丢失一城一池。
      回过神来的陈纪这才明白,被普六茹坚活活利用了个彻底。不仅没占到半分便宜不说,还顺带帮人家平定了叛乱……
      “普六茹坚果真厉害。”连陈顼也不得不称赞道,“寡人也没料到他会来这么一手,攻打襄阳是寡人的命令,陈将军无需自责。”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啊!”陈纪连忙下跪请罪。
      陈顼摇摇头:“此事无需再提,回去好生练兵就是。”
      “是!”事已至此,陈纪只能郑重领命。
      陈顼这么下令,说明他已经有了北伐的决心,身为将领,他自然要鞠躬尽瘁。
      杨广这次立了大功,宇文衍下诏封他为柱国、武卫大将军,统领左右武卫。
      其余将领也都各有晋封。
      五王世子在这次平叛中也有突出贡献,于是宇文衍免去了五王通敌叛乱的罪名,另下诏传召五王世子及众兄弟进京受封领赏。
      但接到圣旨的五王世子,心都凉了。
      这哪里是封赏他们,分明是要一锅端的节奏啊。
      普六茹坚吸取了教训,打算将五王及其子嗣都软禁在京城,如此一来他们就休想再故技重施,里通外敌了。
      五王还在京中,五王世子也不敢不遵从圣旨,只能带上兄弟进京来。不过赵王世子却留了个心眼,将最小的兄弟留在了封地。只因这个兄弟是赵王醉酒时临幸了一名婢子所生,虽然长至十岁,却未上族谱,知道他存在的人不多。
      五王世子入了京,自然受到了宇文衍的召见。一番封赏之后,以“陪伴父王”的名义将他们都留在了京城王府。
      一场仗前前后后打了将近一月,时间越发临近禅位之期,长安城的气氛越发紧张凝重。街上巡逻的官兵也增加了一倍,以防有人趁机闹事。
      与此同时,普六茹坚也加大了边防力度,防备南陈趁机偷袭。
      然而自宇文贤被平定后,其他蠢蠢欲动的势力全都蛰伏了下去,一切看似风平浪静。禅位大典相关程序也都有条不紊的

第075章 云氏的野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