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3章 旗鼓相当[2/2页]

强宋崛起 过海青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双方其实整体兵力并没有什么差距。
      若按照正规军来测算,岳飞部有两万正规军,赵桓则有三万能打的。
      严格来说,赵桓有四万禁军,都可以打。
      宗翰的正规军兵马数量在四万。
      为什么宗翰的后勤用五万人养四万人,宋军却比这个轻松?
      因为宗翰毕竟是从燕云过来,对他的后勤要求会更高一些。
      如果赵桓要从真定北伐燕云,按照宗翰配置的四万正规军,可能需要八万后勤军才养得起。
      为什么赵桓需要的更多?
      这就和两国军政,以及执政理念有关了。
      西夏是全国皆兵,无论男女老少,随时听候调遣。
      所以西夏一直以来的收入很少,却能随时征调大部分兵力。
      金国是20岁到50岁全部入军籍,随时听候征调。
      另外金国的射粮军是17岁到30岁的青壮,金国会给一点钱给他们征集粮食、运输粮食。
      当正规军不足的时候,射粮军随时补上。
      至于射粮军有多少钱呢?
      平均每个人大概是大宋朝后勤人员收入的十分之一,非常少。
      因为金国的执政理念就是高压的,人家刚开始就是蛮夷,没有任何天朝包袱,你们不听话就先一顿杀,到听话为止。
      而大宋朝则是正儿八经的天朝,对老百姓太过苛刻是不合法理的。
      并且大宋朝是募兵制,不仅正规军有俸禄,后勤人员都有俸禄。
      这一点赵桓格外在意,并且严格保证军政体制的运转。
      当年的抚恤金案可是掉了很多脑袋的。
      不像金军从各地强征粮食,赵桓的粮食还是从各地买来的。
      所以,对于赵桓来说,打同样的战争,所消耗的钱,就比金国要多。
      赵桓可不可以像金国那样玩?
      可以!
      但是!
      前提是他利用大贵族、大官僚治国,来制衡、压榨百姓。
      然而,从靖康元年穿越过来,赵桓走的是一条拉拢平民,分化官僚和贵族,将屠刀指向贵族和官僚的路。
      这条路,可以帮助他改革,但是他必须承受其中隐形的成本。
      按照这个兵力,双方可以说旗鼓相当。
      双方投入实际总人数大约在二十万左右。
      这一战的规模,仅次于当年长安会战。
      “张俊的人马在何处?”岳飞突然问道。
      “听说刚到真定城,昨天晚上传来的消息。”牛皋细着个嗓子,颇带嘲讽意味地说道,“走了半个多月,从赵州走到真定,百里路!还真是辛苦我们的张副总管了!”
      牛皋本来就五大三粗,学着文人那一套嘲讽,看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他这么一说,杨再兴立刻站起来说道:“此人分明是故意推辞不前!按照军法!当斩!”
      张节夫说道:“张俊的后台很硬,要动他,恐怕很难。”
      “眼下要打仗了。”岳飞说道,“留着他在真定,将金贼在北边的后路再封锁一层,传本帅军令,让张俊驻守真定,以待宗翰北逃之时围堵!”
      “是!”
      中午,初冬时节,寒风瑟瑟。
      宗翰走出营帐,开始检阅他的军队。
      金军斥候飞奔而来,将赵官家的最新行踪呈递上来。

第313章 旗鼓相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