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1/2页]

冠冕唐皇 衣冠正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随着朝廷内外事务的忙碌,时间很快到了八月,距离监国元嗣归国定乱已经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
      过去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朝廷的定乱工作可谓卓有成效。这并不仅仅只是官方溢美的虚辞,而是朝野之间士民公认的亲身感受。
      监国元嗣入都之前,整个洛阳城秩序荡然无存、混乱至极,城中民众们都有一种身末世的惶恐感。坊曲之间强徒横行,虽妇孺年老者不能安养于户。而代表中央最高权威的皇城内,百思空无一人,君上消失无踪。
      这一切都给人造成一种厦将倾、乱世已经到来的感觉,有产者不能恒守家业,有力者则报国无门,苍茫世途,人道不昌。
      但监国元嗣的回归,仿佛一柄利剑刺透这一团失序的混沌,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覆及全城的乱扫除一空,使城中民众们得以重新回到苦盼而不得的安定生活中。
      元嗣正式监国后,颁行靖国格式,让朝廷百司重新运作起来,各种靖国令式不断拟定实施,不仅仅重新恢复了朝廷中枢的职能与权威,在一个极高的决策层才能进行讨论并整改,起码也需要宰相领衔改革。
      对于魏元忠的能力与态度,李潼虽然都比较放心,但却并没有就此与魏元忠探讨下去。并不是他不重视这一问题,而是暂时不希望魏元忠进入政事堂。
      作为一个历事数朝的国中宿老,魏元忠于朝野内外所聚集的人事关系可谓庞。虽然谈不上什么结党营私,但如果真的入朝执政,也并不利于朝廷新局面的形成。
      说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果魏元忠现在便入朝拜相,无论在资历还是在能力方面,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对其人形成制衡的人选。若各种政令国策都有其人身影,很容易造成政事堂一家独的局面。
      宰相是皇帝与外朝接触的第一人选,如果政事堂形成独相局面,这就不利于皇帝对朝局通盘掌握,会让君臣关系趋于对立。不要说李潼这样一个性格强势的人,甚至就连他四叔跟李昭德等强权宰相都搞得很差。
      李潼眼下所需要的宰相,要么是中规中矩、能够充分领会他的意图并拥有着足够的执行力,但并不需要有太强的自主能动性,诸如杨再思之流。要么是在特殊的领域有自己的专长,但又有着明显的短板,可以不失控,比如娄师德之类。
      少主与老臣,本身就是一个容易产生矛盾的关系。李潼眼下对魏元忠冷置不用,也的确是因为自身的驾驭力不足。他眼下都还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监国,没有必要在政事堂树立一个强臣模版。
      会见完毕之后,魏元忠又请求拜见一下太皇太后。对此李潼倒也没有反对,并亲自陪同着魏元忠前往内殿。
      得知魏元忠归朝并且前来

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