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章 为《岳飞传》谱曲——《精忠报国》[2/2页]

从天后面前弹唱童话出道 还在人海里浮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邺城),‘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接着第三张、第四张……
      翻阅完后,还不等苏沐开口,周华率先说道:“一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令中华后人万分景仰。为了再现一代民族英雄岳飞在宋金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所以就有了这部《岳飞传》。”
      岳飞的一生非常传奇,但除了那些丰功伟绩,最令人感到钦佩的还是发生在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然后壮志未酬之下,写下的那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
      除了《满江红·怒发冲冠》,苏沐印象最深的还有就是在岳飞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的时候,却收到退兵的消息,内心悲痛之下的仰天长叹。
      回忆涌上心头,苏沐站起身子,不仅长叹道: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所得州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难以中兴!
      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
      听到苏沐的长叹,周华悲上心头。
      以历史人物为原型题材的电影,不好拍,因为一旦出现细节上的错误,就会被观众无限放大,然后就是群起而攻之,能喷到所有参演人员怀疑人生。
      周华敢拍,也是因为准备了多年,查阅了无数资料后,才决定立项。
      “周导,主题曲我已经有灵感了,歌名就是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下的四个字。”
      “尽忠报国?!”
      “不,是精忠报国!”
      “不对啊,《宋史本传》有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所以不应该是尽忠报国吗?”
      “是也不是。”
      苏沐解释道:
      “其实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
      “还有传言说‘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
      《精忠说岳》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岳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
      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
      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所以,所谓的‘岳母刺字,都是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
      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
      在儒教的思想影响下,‘岳母刺字被赋予众多的形而上学的文化内涵,这才是其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听完苏沐的一番讲解,周华整个人都呆住了。
      良久,周华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苏先生,你所知甚详,我自愧不如!这次找苏先生你创作《岳飞传》的主题曲,看来真的是找对人了!”

第七十章 为《岳飞传》谱曲——《精忠报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