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长,听说是因为你家夏丫头,这帮小子才动的手,要是出了事,你可得负主要责任。”
“就是啊成林,我家强子你是从小看到大的,踩死蚂蚁都心颤哟,什么时候打过人啊?”
“三婶子,六叔,你俩放宽心,要是小封知青真检查出来啥问题,我都担着!”
一个破旧的泥坯房里,封南屿正梳理着原剧情,土抹的房子并不能起到什么有效的隔音作用,外面的谈话清晰传入了他耳朵内。
这个世界与华国七十年代的走向大致相同,只历史进程上稍有改动。
原主封南屿,十八岁,厦城人士,父母都是中学教师,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同时又是最小的那个,上头还有个姐姐。
家里的幼子往往会受到父母偏爱,原主打小就伶俐,察言观色的本领无师自通,嘴里不要钱的甜言哄得姐姐是掏心掏肺的对他好。
原主是个学习的好料子,哪怕心思一点没放在学习上,也是学校里出类拔萃的尖子生。
奈何时运不济,教师父母因为一篇讲义,双双被挂上了反动分子的称号,遣送到边远地区进行改造,出事之前父亲有所察觉,求朋友给姐弟俩安插到下乡知青的队伍当中,因为临时填报姐弟俩也没能被分到一起。
这个时代的价值观还是勤劳苦干为国家奉献一切,大多数知青都是自愿下乡建设乡村的,原主平常在家连碗筷都不捡,乡下艰苦劳作的日子,他是过的苦不堪言。
原主明白父母亲人都不在身边,他要是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小村子里面被本地人排斥,那往后的日子自然是可想而知。
村里都是统计工分吃大锅饭,他在田地里赶不上别人的进度,就主动包揽了其他力所能及的小活,还给公社里画过一次黑板报,平时空闲了也会教村里的小孩们识文断字。
久而久之不论是知青院的知青还是村里的本地人,对原主都是赞不绝口,谁见了都要夸上一两句。
光是这样看,原主还真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好青年,他原本的计划是在村里站稳脚跟后,凭借高中文凭去村里的小学当老师,转折点发生在,他听到知青们在讨论大队长手里有工农大学的名额,能回城里谁又想在农村当庄稼汉呢?原主的心思一下子就活络了。
自打下乡那天起,原主在村里的名声就被他经营的极好,甚至连其他知青都沾上了他的光,有两个老知青娶了乡下姑娘安稳的过起了日子。
原主则盯上了田地里给大家记工分的大队长家闺女:苏凝夏,他当然不是要在这小村里面跟一个乡下丫头过一辈子,他想的很全面,乡下过日子不需要扯证,他只要露出一点亲近之意,那乡下丫头就能乖乖靠上来为他所用。
原主在确定人选之前仔细考虑过,苏凝夏她娘生她的时候难产走了,还有个哥哥,也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姑娘,只要能够让她倾心,工农大学的名额自然是手到擒来。
苏凝夏本就对原主存有好感,她从未见过这样的男孩,是她见过最俊俏的人了,还十分善良,村里那些半大孩子因为他,认识了不少字呢,说话时也总是笑的温柔。原主又是有意
第1章 七十年代抛妻弃子(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