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早知道这样就先去取最重要的武胆了,晋升一流武将,还怕什么大儒啊,慢慢在收取前面的机缘不好吗?
      陈坤啪啪给了自己几个嘴巴。
      终于平复了几分情绪。
      “此地不能久留了。”
      看着远处沸腾的文气,陈坤决定还是先走为上。
      一个大儒当面,随手都可以取自己的性命。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机缘可以再买,命没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想到这里,陈坤加紧脚步,快步穿过战场边缘的军阵,退出了战场,迅速的离开了。
      ……
      战场深处,王允身后的文气逐渐凝实,一弯冷月凌空高挂,清冷的光芒弥漫着整个战场。
      天空之上,隆隆有天音响过。
      而此时,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清流太学院中。
      一座讲堂之上,有道道文气涌动。
      太学讲堂前,议郎蔡邕一身青色儒衫,背负着双手。
      下方足有近千名青年太学生,席地而坐。
      朗朗读书声从下方传入蔡邕的耳中。
      道道文气弥漫在整个讲堂之中。
      这里,正是帝国文修的圣地,太学院。
      太学院讲堂之外,四十八块巍峨的石碑林立在门前。
      正是举世闻名的文道圣物,熹平石经,又称太学石经,一字石经。
      石碑高有一丈开外,宽也足有一米。
      石碑之上是蔡邕院长历时八年,整理的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
      石碑之上,一行行工整的隶书,不时还散发出阵阵的文气。
      每个石碑之下,都聚集着数量不等的文修,或是参悟经文,或是誊写经文。
      彼此交流之声,络绎不绝。
      “咦,快看。“
      一个书童突然手指着前方,惊叫了起来。
      众学子顺着书童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林立的石碑正中,有一块石碑此时泛起了红光。
      整个石碑变得晶莹剔透。
      太学院学堂之内,
      “停。”
      蔡邕忽然开口叫停了读书的太学生。
      一双深邃的眼睛紧紧盯着讲堂之外。
      顺着蔡邕的目光,只见讲堂之外,石碑从中,有一座石碑正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赤色的光芒直冲霄汉。
      众学生此时也都感受到堂外的异常。纷纷扭头观看。
      “去查,这座石碑是何人的烙印。”
      蔡邕急忙吩咐道。
      一名高瘦的学生快步起身,向堂外跑去。
      “是大儒境界?”
      学生离开之后,蔡邕看着堂外的赤色光芒,喃喃自语道。
      少顷,学生回到堂前,高声说道:“是王大学士烙印的石碑,绽放赤色光芒,应该是……应该是晋升大儒境界了。”
      “大儒?”
      “王允大人竟然晋升大儒了?这是真的吗?”
      “真是我辈的榜样啊。我不知道需要什么时候能到这个境界。”
      “院长也才是大学士巅峰吧?”
      “太好了,这回看看那些狗宦官还敢不敢随意欺负咱们太学院。”
      一时间,堂下学生们,议论四起。
      蔡邕站在堂上,脸色复杂。
      “没想到,王司徒此次悄然出京,竟然有如此机缘,竟然先我一步,踏入了大儒之境。”
      “不过……”
      蔡邕看着堂外赤色的石碑,脸上一片思索的神色。
      “王司徒之前刚刚晋升大学士,还在稳固境界,怎么一次外出,就直接再次晋级了呢?”
      文修的境界,从来都没有捷径可言。
      需要累积足够的领悟,有相应的修养,才能有可能进入相对应的境界。
      一名大学士,十年时间如果能够晋升大儒,那都已经是天纵之才了。
      王允竟然在几天之间,再次的完成了突破。
      一定是遇到了了不得的机缘。

第二十七章 太学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