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完成北莽的那两件事。我这人对于恩怨分的很清楚,恩是恩,怨是怨,两者我所在意的不过是顺序二字,严世子对于我是先恩后怨,所以这怨我不会报,可这恩情也算是没有多少了。”对于这个问题林浩一点也没有说假话。
其实这番话在这个时候当着严世卿的面说出来也正随了林浩的心意,对于与严世卿的恩怨,林浩一直都是这样的想法,若是严世卿是先让林浩去做挡箭牌,再施恩补偿于林浩,那么不论严世卿的补偿有多么的重,林浩一有机会依旧会做出一番清算。
严世卿点了点头算是对于林浩的回答比较满意,立马又像是想到了什么说道:“不过我记得我事先可是将你给抓到了角斗场,这不应该是先怨后恩吗?我记得你当时也挺恨我的吧!”
“当时固然恨你,可事后想来更多的只是在恨我自己,只能恨我自己实力不济,恨我自己为何要去凑金丹修士突破的热闹。”林浩事后对于当时去观礼金丹突破想了很久,也没想出当初的做法是队是错,但林浩与严世卿一切交结的原点便是那一天那件事。
自己被莫名的抓去角斗场像耍猴一样供人观看、赌注,要说不恨严世卿那是不可能的,只不过这件事情也让林浩更加明白了修真界拳头大才是硬道理,以往自己在凌霄宗里虽不算过的安逸,但总归是没碰到过这样的事情。
以往都是在宗门的范围内行动,即便遇到了一些筑基境界的散修,只要林浩没惹到他们或触碰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不会将林浩如何,最多只是双方各干各的视如不见。
其实说到底还是林浩并没有经过太多的大风大浪,林浩想清楚了这些之后虽然谈不上对于严世卿最初的所作所为释怀,但也没有那么的看不开了。
楚老太公并没有对于林浩的答案有任何的表示,紧接着就问出了第二个问题,“古来圣贤非常喜欢讲一些道理,每一句仔细品味都很有道理,然而这些道理有时候却往往会自相矛盾。有圣贤认为人性本恶,另外一位则认为人性本善。你有什么看法?”
“楚太公,这个小人实在不太清楚,我从小也就读了一些圣贤的启蒙之书,这些道理也只知道的非常浅薄,但我觉得这些道理就像是做学问一样,世上总有学问是相反的,总是会有矛盾的地方,我感觉恰恰是这些相反、矛盾的地方促进了学问与道理的发展。”林浩听到楚老太公第二个问题之时头都有点大了,也不知道楚老太公问这个问题的用意,只能凭借自己心中最初的想法委婉的说道。
楚老太公停顿了一下,也不知道对于林浩的这个回答是不是满意,继续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非儒家圣贤所说,却也十分有理有据,其本意遭到曲解也是再所难免,世事如此,不过你应该知晓其本意。可往往世事就是相反的,古来圣人又有谁能够做到不仁,即使做到了不仁又哪能被世人认为是圣人。可这前半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却实实在在的挑不出有何问题,天地若是仁了那岂不是也有善恶之念。你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吗?”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三个问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