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雯静在将林浩送到那栋给北莽学子居住的竹楼门前后,并没有选择去教塾去听课,反而一脸心事重重的向着另外一个给江南学子居住的竹楼走去。
田雯静不知道为何总是觉得林浩此刻的状态非常糟糕,是田雯静遇到林浩以来她觉得林浩最糟糕的时候,这与林浩的修为境界有关又无关。
她没有去找自己的师父楚老太公,因为田雯静知道当时在紫竹林里师父没有管林浩,那么再去求师父也没有用。
师父什么也没有说,自然也没有阻止她去找别人来帮林浩,而她心中正好有一个除了师父以外最适合帮林浩的人选。
她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对的,因为有可能林浩自己就能够“走”出来,但先那人先看看也是好的,毕竟自己还只能看出林浩此刻的状态“好坏”,以及“好坏”到了某种程度,那哪一位是能够更进一步或是更近几步之人。
“你是打算去找他的帮忙?”严世卿其实不比田雯静看清楚多少,他唯一比田雯静更清楚的是林浩此刻陷入了问心之局,严世卿感到诧异的就是这一点。
为何修真界说筑基才算是修真之路的开始,不单单是“修仙始于筑基,渐渐积累,增益之义”这句上古流传的话,也不是因为到达筑基期便能够开始勾连天地,感受天地大道,更重要的是筑基除了感悟开始天地大道之外还要经历自己的人心之道,是那真正寻求天人合一的开始。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每一个修真之人都会有着自己的天地大道与人心大道。
相比于人心大道其实天地大道更加容易指导、传教,毕竟即使修真者对于天地大道的感悟与理解不同,但总会会有大道近者。师门长辈也可以从弟子小时候的经历、性格、喜恶等等特点起码确定一个大致方向,在这个方向中寻求一些前人相近者的心得体验、天道感悟。
更高明一点的名师长辈与宗门,则会亲自寻找到一个适合子弟感悟自身天地大道的近道之处,让门下弟子按照规矩付出或不付出的进入那近道之处,宗门则更为直接能够依靠自身所为宗门立下的贡献多少,来进入不同的近道之所以及呆在其内的时间长短。
这也是师门的一种底蕴所在,以及宗门这样的形式为何会在修真界一直存在的原因之一。
严世卿自身便去过许多适合自己的近道之所,对于自己天地大道的感悟严世卿已经达到了能够突破金丹期的门槛,可为何严世卿如今依旧只是一个筑基中期的修士,连筑基后期都没有达到。
这全部都是因为严世卿心中有一道叩心关一直过不去,就像现在的林浩一样,只不过林浩是刚刚突破到了筑基期便遇到了了,而严世卿是在刚刚踏入修真之路时便一直隐患存在,直到筑基期才显露无疑。
这也是叩心关的诡谲、无法提防之
第三百八十一章 叩心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