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呢?也许赫赫大秦真的到了末日了,众将中的汉人不由都有了别样的想法而羌人却不愿意放弃还想振作一下。
“姚洽我给你两千人你与宁朔将军安鸾、护军姚墨蠡一起渡河与河东太守唐小方汇合,你们汇合之后在九原(黄河岸边的小土坡并非新绛县九原山)扎营卡住晋人的水路运粮通道。”
姚绍喘了几口粗气之后说出了安排,他命自己的亲信于是侄孙的左长使姚洽为帅前去断晋军粮道,因为之前薛帛投降晋军所以后秦囤积在河北的粮食变为了晋军的军粮。
因为河东太守唐小方只有一千人无法切断薛帛运粮的船队,所以他想让姚洽领兵两千前去支援。
但是令他失望的是这位侄孙也在之前平叛战斗中变现优异的姚洽却面露犹豫之色,直到过了好久才上前抱拳说道“元帅,孙子兵法里说过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现在晋军势大我军势弱而九原远在河东距离定城太过遥远,一旦有变就算元帅您神武善战恐怕也鞭长莫及啊。”
听完姚洽所说,姚绍面色一沉说道“九原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你们从蒲津渡河之后便前往扎营有何不可?莫非你是怯战不成?若是胆敢抗命不遵休怪我军法无情!”
见姚绍发怒,姚洽既感觉委屈又担心姚绍的身体于是当即抱拳领命“元帅!我并非怕死而是担心分薄了兵力,既然您下令了那我前去便是。”
“好,那就这样吧,记住到达九原山之后设置好营垒不要与晋人野战,只要骚扰他们的运粮船队即可。”
“遵命!”
在姚绍殚精竭虑地为后秦谋一线生机的时候,在中山(河北定州)停留的魏主拓跋嗣却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你家太守为何要归顺我大魏?”坐在御座上的拓跋嗣脸色有些不正常的潮红同时只穿了一件纱衣,他用玩味地语气问着下面跪着的人。
“回陛下,刘裕狼子野心不日就要篡夺皇位,我家太守不愿臣服于那个残暴之人而陛下您礼贤下士英明神武是当世明君,所以我家太守派小人来投诚。”
“既然你家太守有心归顺,朕又岂能不受,你下去领赏吧。”
“谢陛下!”
等使者退下之后拓跋嗣这才将手中的书信交给了身边的博士祭酒崔浩并对其他人说道“这是晋人齐郡太守王懿写的请降书信,他在信中除了表示愿意献城池归顺大魏之外还向朕献计。”
“如今晋人主力全在潼关、洛阳而后方空虚,他建议我大魏出兵南下直接拿下青州淮北断刘裕后路,这样可以不战而胜全取淮河以北的土地。你们觉得这个计策如何?”
原来派使者前来献计归降的是东晋太守王懿,他出身太原王氏与被刘裕诛杀全家的王愉是远房同宗。
这一次见刘裕北伐就想着趁此机会报复刘裕,毕竟刘裕出身太低在起家的过程中杀掉了太多的高门士族,这也是原本历史上刘穆之一死刘裕就匆匆返回建康的原因。
第18章 纵论英雄(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