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熙十三年十一月初三,东晋首都建康城外的东府城之中,一片愁云惨淡的气氛笼罩着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的府邸。每个人都小心翼翼不敢说话,而刘穆之的家人则一个个低声哭泣。
在刘穆之卧室之内,他的妻儿老小以及朝廷的其他重臣都围在躺在床上的刘穆之身边,只见他已经病入膏肓只剩最后一口气了,他在口述给刘裕的遗言。
“告诉明公,我刘穆之因为自幼家庭贫苦卑贱,就连生活必需品都很贫乏,所以一直想要富贵。在得到您的信任之后虽然常常想勤俭节约但是每天所用仍然不免过于丰盛奢靡,除此以外我没有一丝一毫对不起您的地方!还望明公不要怪我!”
说完这一句之后,刘穆之又长叹了一声说道:“可惜啊!可惜!”说完之后便手臂一下子落到了床外,人也闭上了眼睛,众人见状都哭成了一片。
刘裕最得力的助手也是他最为知心的朋友刘穆之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刘穆之对于刘裕的作用就像是刘邦的萧何,刘备的诸葛亮,他的去世也让刘裕失去了一个左膀右臂。
围在刘穆之床前的东晋重臣们在安慰了刘穆之家人一番之后走了出去,他们需要商议由谁来暂时替代刘穆之的职务来总览全局。
“徐司马一直都是刘仆射之副手,现在刘仆射既然不幸去世那么自然应当由徐司马来主持全局。”一位重臣当即发言表态支持徐羡之主政。
徐羡之心中大喜面上却不露声色,正准备谦让一番的时候,只听一人说道:“不可!现在虽然形势危及,但是留守之任太过重大,现在太尉以及世子都北征在外无人能够决定,我等应当派人前往关中先向太尉请示再决定。”
大家一看原来发言之人是太尉府记室参军张邵,徐羡之虽然不满张邵不让自己马上接任留守但是也知道张邵所说有道理,于是便开口决定:“张参军所说极是,我们应当将刘仆射去世的消息告知主公,然后由主公来决定谁担任留守。”
众人见徐羡之也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便不再多说,接着大家便继续商议给刘穆之的死后哀荣,于是又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追赠刘穆之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建康报信的使者一路急奔终于在义熙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将刘穆之的死讯送到了长安,而作为处理公文的主簿谢晦首先得到了消息。
谢晦看到刘穆之已死的公文之后不由狂喜,他心里想着这个该死的老头终于死了,谢晦之所以如此想是因为他与刘穆之不和,因为刘穆之的缘故他的官职一直没能升迁。
高兴了许久之后,谢晦这才换上一副哀伤的神色走进刘裕的寝室向其报告刘穆之的死讯。刘裕闻言不可置信的看着公文又拿过刘穆之给他写的遗书反复观看。
过了一会儿刘裕挥了挥手让谢晦出去,谢晦领命出去之后却脸色阴沉下来因为他看到刘裕的眼圈都红了,心里不由对刘穆之嫉妒的发狂。
刘义符是过了几个时辰之后才得到了消息,他心中不由一震知道刘穆之一死刘裕就要回建康了而自己要做的则是确保刘裕让自己留下而
第63章 穆之去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