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入夜,众人都聚集在训练场上就餐,太平军加府城援军,一共有一千多号人,为此又从百姓家借了不少桌椅板凳。
“兄弟,你们平时都吃这个?”王二蛋手里捧着一碗白米饭,上面扣着一片大肥肉加一些青菜,堆得都冒尖儿了,此刻他吃惊的问道。
“也不一定,有时候馒头,有时候面条,这要看厨房咋做了!”
李毅作为一连副连长,坐在王二蛋对面同样手捧饭碗,不同的是他是副连长,肉要多一些。
“乖乖的,你们真舍得啊!”王二蛋羡慕地说道。自己好歹是府城的卫所兵,刚来的时候还有些瞧不起他们,觉得他们是一群乡勇而已。
今天晚上这一顿饭,真是把他给镇住了,府城兵也不行啊!平日里吃过几回这样的饭?不是半稀不干的汤就是杂面馒头,就是有米饭也是发了霉的,加了料的,至于肉,那就别想了。今天晚上这饭让他有一种,吃完了就要上战场拼命的感觉。
“慢点吃,别噎着了,不够还有!”李毅有些好笑的看着对方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竟有了一丝自豪和同情,更多的是对林子坤的感激。这要不是遇上了自家大人,自己过得还不如他呢!
惊讶的不止王二蛋一个,除了李凡阳的亲兵家丁,几乎每个府城的兵,都是如此,个个狼吞虎咽的,脸埋在饭碗里就没出来过。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这有了比较,太平军的士兵们忽然发现自家大人相比他人,那就是个活菩萨啊!忽然之间对林子坤的感激之情更深了!
……
林子坤和李凡阳众人都坐在食堂的高台上,饭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小灶供应。
众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老弟啊,你们用的这铳还有这衣服怎么和我们的不一样啊?”李凡阳老早就发现了,对方士兵背上的火铳,还有身上穿的衣服都很特别。
“大哥好眼力,他们的衣服都是我设计的,穿起来方便一些而已。至于火铳嘛,那也是我自己在原来的火铳上改进的!”林子坤竖起大拇指称赞。
“哦?那火铳有什么不一样吗?”李凡阳好奇的问道。
“这铳啊,叫中华铳,是我改良之后让工匠制作成的,就是太麻烦,太贵,如今我太平军的儿郎们都没装备齐全呢!”林子坤皱着眉头摇头说道。
“威力如何?作价多少?”李凡阳听他一说更好奇了,能有多贵啊?一脸小家子气的,又不问你要!
“威力和普通的火铳没啥区别,就是用料扎实,射程和准头好一些,装填的速度快一些。作价吗?这一杆火铳,制作而成的话要白银30两!”林子坤夸张的说道。
“30两!”李凡阳一听这作价,直接就没了搞两只的想法。开玩笑,30两白银,我再加点钱都可以置办一个骑兵了!有些钱,用来训练骑兵,它不香吗?
不过,这小老弟是真舍得啊!30两一杆,就算他的乡勇团有200人用,那就是6000两银子啊!这都能组建一批装备优良的骑兵了。
“老弟,真是舍得啊!来,喝酒,喝酒!”李凡阳举起酒杯岔开话题。
“请!”
林子坤心里讥笑,没有想法,没有见识。别说30两是自己瞎编的,就是真要30两,他也要做。这火铳就是未来的趋势!
(其实,很多人都说明朝对火铳的重视程度高。说实话,它是重视,可是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无论明还是清,它们比起火铳更重视火炮!
万历抗倭援朝之后,明军确实有很长的时间大量的装备了火铳,可惜到了天启后期,因为粗制滥造,大家越来越不喜欢用了。
相比火铳,大家对火炮却有着相当高的兴趣。明末清初,无论哪场大型战役,重要战役,都有着相当多的火炮助阵!
不爱用火铳,一方面是因为贪污导致用料不扎实,做工粗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早期的火铳装填慢,射速低,准头差。用火铳不如多做一些刀枪,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当然也有例外,最出名的就是戚继光了。戚继光在南边抗倭时的鸳鸯阵里有火铳,在北边抗击鞑靼时的战车车营阵法也有火铳。
还有后来的南兵的骆尚志等!)
第49章 副千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