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24取襄樊,下郧阳[2/2页]

穿越到明末 子坤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决定分方法管理。
      对于将领,好言相劝的继续干,不服的暂时关押,敢反抗的直接杀了!
      对于士兵,林子坤让城内百姓指认,品性好的全部收纳,品性差的,小罪放过返农籍,惹得百姓有大怨念的,直接砍头。
      收拢降兵是一个很好的扩充兵员的方法。
      说实话,明末时的明军其实还算不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之所以会留下柔弱不堪一击的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数次关键战役都失败导致的。
      但是真正的去了解,你会发现明军打了败仗,很大原因不是士兵不勇猛,而是主将太垃圾,朝廷太垃圾。
      主将的无能,决策的失利,再加上粮饷时不时拖欠。但凡不是傻子,都不会真的去拼命。
      这又不是后世拥有超强意志力的兔子。
      其实这个时候所有的国家士兵都是一个鸟样子,即便是印象中无敌的清军八旗也是一样。
      从某种程度上说,八旗兵还不如明军呢!因为他们腐败的太快了!
      清军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关外建国到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这一段时间了。
      往后看会发现,清军的八旗兵基本上没打过什么漂亮的战役。
      灭南明,基本上靠的是投降的明军。
      平三藩,靠的是汉人组建的绿营兵。
      收复台湾,靠的是郑成功手下叛将施琅。
      连攻打噶尔丹,都是绿营兵为主力。
      对于现在的军队,要做到两点,那基本上就能成为强兵。
      第一,粮饷充足。
      第二,稳定的训练。
      粮饷充足了,他才能给你打仗,要不停地训练,他才会成为精锐之师。
      粮饷不充足,就会成为现在的明军,顺风战玩的贼六,逆风就拉稀。
      不训练,就会成为后来的八旗兵,毫无战力,连明末的一些卫所兵都不如。
      ……
      襄樊两城攻下后,战略目标也就完成一半了。
      就剩下向西攻占郧阳,向东攻占枣阳。
      经过考虑后,林子坤留下第三旅跟着自己,驻守襄樊二城。
      第一旅西进攻占兴化,谷城,郧阳等地,第二旅分兵两路,一路东进攻占枣阳,一路南下攻占宜城。
      送第一,第二两旅出征后,林子坤便驻扎在襄阳城内。
      本来准备去看看襄王府的,可惜经过张献忠,左良玉的扫荡,基本被横扫一空,索性也就直接住在了府衙里面。
      这次林子坤出征,还带了不少南阳府的官员。这些人都简单的在开办的教堂内学习了太平军对于地方的管理制度。
      而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林子坤认识,林品质推荐的高寒!
      这人确实有两把刷子,无论是民事,田地,算数,刑事,他都能讲解一番。
      再加上林品质强烈保证对方不会反叛,林子坤也就带着对方来了。当然,他的家眷必须留在南阳。
      要不然,襄阳这个地方,林子坤说啥也不会让他管理的。
      自己的计划中,南阳盆地,为起家根本。襄阳将作为一个桥头堡,一个进攻荆襄之地的桥头堡。

124取襄樊,下郧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