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是感觉自己有点过分了,稳定心态后,高寒再次说道:
“大人让我为此地父母官,那我就要为百姓负责。襄樊两城如今往来皆需舟船渡河,多有不便。卑职准备让城中的能工巧匠,仿照神宗皇帝万历年间修建的浮桥再次修建一座。”
听到这林子坤有点兴趣了,急忙问道:
“城内还有人能修的吗?”
“便是这位!”
说话间,一名60来岁的老者被推了出来,身旁还跟着一中年一少年。
三人皆是面色发黄,身上的衣服打着各色补丁,此刻老者和中年人颤颤巍巍的站在前面,那少年则是低头躲在后面。
“两位就是高大人口中之人?这浮桥当真能搭起来?”
老者颤颤巍巍的说道:
“回…回这位大人,草民是万历八年出生的,草民父亲当年被征调修建过浮桥,草民也跟着一起干过。要是真修,能修起来!”
万历八年,那到现在也有5,60岁了?这老头挺能活啊!
林子坤心里一琢磨,有点羡慕!在这个平均年龄低的可怜的时代,能活这么久也是一种本事啊!
“那你说说,该怎么修,能修多大的!”
看这几位大人都挺好说话的,又谈到自己的看家本领,老人也没了拘束,嘴角流利的讲解了起来!
“当年修的浮桥,长有300丈,宽有3丈,从襄阳城长门向北连接樊城南门。河岸两侧50丈以内因水浅可打入木桩直接修建木桥。50丈以外,则是用木船队连接。
木船为前后两舟,左右5舟,共10舟为一队。队与队之间用铁链连接,木桩卡死,到时候浮桥便稳如平地。
一直连接到江中心。江中心15丈左右的船队只用铁链连接,不用木桩卡死。这样每日大船经过时,便可以松开铁链让江水中心的船队漂向两侧,空出江面通行。
所有船队面向上游一侧,都用铁索船锚沉入水中固定。若是遇到大水,必要时刻可砍断卡死船队的木桩,收起船锚。将船队拉向两岸,以防被江水冲垮。
当年浮桥还在时,过往的船只两日为一界限,每日辰时都会断开浮桥连接,头一日让上游的船只向下,次日让下游船只向上。
辰时一过将浮桥连接,每4刻的时间让南岸百姓向北通行,接着4刻时间让北岸百姓向南通行。
当时大家过河哪用渡船啊,直接过桥便是。只可惜那流寇和那群朝廷的军队直接把浮桥给烧了个精光,如今只剩下两岸一些木桩了。”
随着老者的讲述,林子坤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座长有1000米,宽有7米的桥梁,浮在江水之上。每日大船经过之时,中间将近50米距离的浮桥展开通道,让满载货物的大船通行。
老者接着补充到平日如何保养浮桥,江水干枯时如何,泛滥时如何,每日人群如何通过等等。
听完对方的陈述,林子坤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鼓手叫好。也许他们的科技不发达,但他们的智慧没得说。
浮桥的建造,保养,江水的涨退,人群船只的往来,一切都考虑到了。
他们将这个时代的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好!高寒,这件事就由他来做了!就沿着原来的位置修,要钱给钱,要人你自己招。总之,我要一座连接南北的桥梁。”
林子坤大手一挥,指着老者冲高寒喊道。
一脸冷漠的高寒,此刻才面容缓和,俯身领命。
这也是他愿意跟着对方来这里的原因,在新野的时间,他见到了这个太平军的所作所为。
在这个乱世人命不如狗的时候,难得有一个人,有一个势力,没有只会喝百姓的血,吃他们的肉,把他们当做可有可无的东西。
125修建浮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