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樊哙便带着梅绢和吕臣前去拜访刘帮闲。
不过和梅绢设想的不一样,刘帮闲并不在家,刘帮闲的父亲对梅绢三人没有什么好脸色,连门都没让进就不耐烦地把他们赶走了。
“三儿的朋友?隔三差五就有人来,说是他朋友,来了之后就在这里白吃白喝。”刘父看上去也就五十来岁,他对梅绢和吕臣数落道。
“刘太公误会了,我们前来,并没有想在刘家白吃白喝,只不过是前来拜会刘兄,既然刘兄不在,我们也不会在此逗留的。”梅绢也不恼,礼貌地说道。
刘太公见梅绢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脸色有所缓和,说道:“我以为你们也会象其他来的访的人一样,要在我家等三儿回来呢。”
“若是刘兄三五日内回家,我们的确想在这里等上一等,不过我们二人已在东街找了个客栈投宿,不会麻烦太公的。”梅绢说道,“只是太公知不知道刘兄什么时候能回来?”
“他常年在外,我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至于什么时候会回来,这个没有准信,说不定今天就回来了,说不定一两年不回来。”刘太公摇了摇头,一脸无奈地说道,“你们二人还是别等了,哪里来的就回哪去吧。”
“这些年不断有人来找刘帮闲,这些人都说是刘帮闲的朋友,其实好多人都是闻名而来,和刘帮闲一面之缘都没有,而刘帮闲在家的时候,他都会接待,好吃好喝地招待着,刘家虽然薄有家财,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刘太公现在凡是自称是刘帮闲的朋友的人,他都不会给什么好脸色了。”离开了刘家之后,樊哙向梅绢解释道。
“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情况,难怪这刘太公如此不友善。”梅绢惊讶地说道,“这样说来,这刘帮闲是名声在外啊!”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不过在泗水郡,他的名声是挺响的,只要是在外面走动的,都知道沛县有一个肯帮忙的刘帮闲。”樊哙答道。
梅绢暗想,难怪这刘邦能够成大事,原来在这一带还是很有群众基础的,这群众基层可是起义的决定性因素,你没有名气,人家凭什么跟你造反?大家都是人,凭什么让你当头,让我给你卖命?
也难怪刘太公说刘邦败家,这名气可都是疏财换来的啊!若是没有后来的乱世起义,这些财物换来的无非就是一个虚名,啥用也没有!
“樊哙,既然刘帮闲不在,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就先走了,后会有期!”梅绢决定不再在沛县逗留了。
 
第335章 、不遇而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