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之情,便出言安慰道。
“你说他一个不到八岁的小孩子,独自一人去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地界,怎么可能没有危险?要是没有危险,又怎么会过了半年多还不回来的?”梅氏眼角带泪地说道。
“哎,我说,你这婆娘,可别说晦气话,绢儿虽然只有八岁,但他已经是真人境了,而且你刚才也听吕贤侄说了,他能深入海底百多丈,这已经是擒龙伏虎的本事了,哪里去不得?”吴申沉声说道。
“那他怎么过了约定的半年还没有回来?还事先写好遗书,打发人来送?”梅氏泪眼婆娑地说道。
“你这婆娘,越说越没谱了,什么遗书?你这是咒他吗?这不过是留信,说明绢儿早就料到去了另外的世界,很难一下子找到回归的途径,所以才留下这些书信,这叫运筹于帷幄之中,洞见未来之事!乃是仙人手段!”吴申这回是真来气了,冲梅氏大声说道。
梅氏也知道自己失言了,用衣袖擦了擦眼泪,也不敢再哭,显然是害怕自己的所说所想会因此成真。要说梅氏也是女中豪杰,吴芮能成大业,与梅氏的教诲是分不开的,不过他毕竟是一女流,事涉自家侄子的安危,一时乱了阵脚,也是有的。
“不是说绢儿留了书信给你吗,说了一些什么内容?”吴申见梅氏消停了,便回过头来问吴芮道。
“说了好多,不过我也没看明白,你自己拿去看看吧。”吴芮在回到家里之后,便已经看过信了,只是对信里说的内容有些云里雾里的,不明所以,本来就准备拿着信去问一问吴厥和吴申,当下见吴申
问起,立即把信拿了出来给他。
吴申接过信,也认真地看了起来,越看他内心越震惊,他毕竟比吴芮年长,能够从信中的只言片语中,分析出许多言外之意来,信中一些隐晦的地方,他也能猜测出一些未来的走向。
其实吴申对未来的局势,也是有一些自己的判断的,而且他的判断还非常的准确,要不然他也不会从楚国的朝堂抽身而退,隐居到这彭泽之畔来,正因为如此,吴申看了梅绢的信,心中才会掀起惊涛骇浪,因为梅绢信中之言,与他的推测暗合。
如果梅绢是一个久居朝堂的士大夫,有这样的判断并不出奇,但他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孩,而且信中所说的,并不是简单的猜测。他在信中所作的安排,就是按照已经发生了作出来的!
“一切按照绢儿在信中所说的做吧。未来之事,就看你的了。”吴申将信看了两遍,郑重地对吴芮说道。
梅氏见吴申神情凝重,从吴申的手中拿过信札看了起来。
“这倒是不错,本来就应该如此,我们就应该向临湘发展,这样才能和梅山守望相助,我们两家一家代表了吴国遗族,一家代表了越国遗族,吴越相亲,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不敢轻撄其锋!就是再建一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还是绢儿有见识!”梅氏看了信之后,自动忽略了信中对于大势的判断,却对梅绢提议吴家向临湘发展,和梅山成犄角之势大加赞赏。
“你这婆娘,只看到其一,没见到其二,绢儿信中可是说了,要我们韬光养晦,静待天下大变,只能暗中发展势力,万不可在近期大张旗鼓地扩张,还特地告诫我们,不要与秦国为敌,若是秦国攻来,最好的办法是不与之相抗,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吴申没好气地对梅氏说道。
“我对这个问题就是想不通,按表弟所说,要我们暗中发展,为的就是等待天下大变,但秦国攻击楚国,不就是天下大变的时候吗?怎么却又交代我们不要与秦国相抗,要避其锋芒呢经?若是这样的话,秦国必会一统六国,到时天下太平,又还有我们什么机会?”吴芮有些疑惑地问吴申。
“这个问题,你问我,我问谁呢?不过我想绢儿既有此安排,自有他的道理,我们只需照作就是了,在此之前,我们就经营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善待黎民,强大自身。”吴申略显郁闷地说道。
吴申在这里只是说善待黎民,却没有说百姓,是因为吴越之地本来就是九黎之民,简称黎民,都是蚩尤的后代,而百姓,则是炎黄的后代,在远古时期,百姓的地位远比黎民要高。
第393章、传信到吴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