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问题便如毽子一般,又踢回到了对方的脚下。但无疑这方法却十分巧妙,一时间讨论的关键便真引向了“法”与“君”孰轻孰重之上。而这几千年来都无法权衡的事,又岂能在一个时辰内得到解答呢。因此挨到下朝时,一群人不欢而散。
      杨宇桓走在最后,遇到几个腿脚不便走得慢的老臣,其中一人不顾快散架的骨头,走上前来扯着张皮笑肉不笑的脸皮道:“杨大人真是深得相国大人真传呀,这太极打得实在是高明高明。”
      杨宇桓向来脸皮厚,便将这话当成了夸赞,回了一笑,“大人谬赞了,要是真得父亲真传,那今日朝堂上,大人便看不见下官了。”
      老臣气得一个哆嗦,幸亏身后有人扶了一把,才不至于摔倒。
      其实说到今日所议之事,杨宇桓是有些私心的。他的私心自然是不想让太子坐上监国之位,然而若如此说了,难免会惹怒皇后一党。就现在看来,谢太尉掌临安十万禁军,相国大人有意回避,形势已一目了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太子一案尚未完结,阿九随时有可能牵涉其中,先前指望着皇帝能有所作为,如今他老人家倒是先搭上了半条命。如此,该如何是好?
      杨宇桓一边想一边行,刚要出宫门,后面一车却赶了上来,车中人卷帘招呼了他一声,“杨大人,还未出宫吗?可要同车?”
      转头一看,车中这位正是最近春风得意的谢太尉。与他扯上关系,只怕那群老臣又要赞自个几句“打太极”了。杨宇桓有些犹豫,但谢太尉却难得热情,硬是将车停在了他前头,“关于迦南坊的案子,本官还有些话对杨大人说呢。”
      这是个好陷阱,闻言的杨大人立马双眼一抬,踩着马凳在几位耿直老臣的灼灼眼光下上了谢太尉的马车。
      “今日朝堂之上,还多得多谢杨大人。”太尉大人先开了口,语气比从前客气了许多,不像对晚辈。
      杨宇桓亦客气地拱了拱手,“下官似乎没做什么?”
      太尉挑眉,“有时候没做什么便已做了许多,否则方才那几位大人又为何对你如此愤慨呢?”话到此处,望了眼杨宇桓的神色,依旧是若无其事的表情,但这样似乎更显出他刻意地掩饰着什么。他顿了顿,续而将话茬稍转了转,“想必大人也有所觉悟,既然如此,当日皇后因迦南坊一案所提的条件,不知大人可要再考虑考虑。如今,已大不如前。”
      明明是威胁,自太尉口中说出仿佛如同恩惠一般。杨宇桓不露声色地咬牙切齿,亦不露声色地给了对方一个笑,“这件事下官已考虑得足够清楚,亦请皇后娘娘与公主殿下再考虑考虑。”
      太尉像是料到他的回答,眼也未抬一下,信手扶着官帽的帽沿,“如此坚决?皇后娘娘还给了你五日的考虑时间,想必是不需要了。”
      一番交涉,马车已至杨府门前,杨宇桓未再多说,只匆匆道了声谢后下了车。
      兴许老百姓亦感受到朝中正值多事之秋,平日还算热闹的府门前已是门庭冷落,但依旧有几个不怕死的人低声叨着闲话。
      “今日经过国公府,见着许多禁军卫,看来要刮大风下大雨了。”
      这些人的消息果真灵通,杨宇桓亦是今早在同僚的口中打听到国公府被监控起来的消息。朝中不太平,多少人要受这场风雨的牵连。加之方才谢太尉在车中的一番话,他觉得阿九在临安多留一日,她便多一分危险。
      如此一掂量,他快了脚步进了府门,刚刚经过前院,险些撞见在一个慌里慌张的小厮。小厮见撞上的是他,吓得手中的盘子也摔在了地上。
      “三……三公子,你回来了,夫人……夫人……找,三夫人……”
      这又是夫人又是三夫人,杨宇桓一头雾水,正想让他说清楚些,闻声而来的杨夫人却让人退了下去,随即清楚明白的将小厮结巴着没能说清的事说了一遍。
      此事还得从一个时辰前说起,那时杨宇桓将将离府进宫,前脚刚走,后脚便有人来了府中,拿了太尉大人的文书,说是杨三夫人与宫中一件秘案有些牵连,要请去刑部问些情况。
      将人从杨府带去

264 痴心妄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