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器械,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匠人们的认知。
其中不大型起重设备,以及半自动水龙车等等。
为了更方便的清理内城的积土碎砖和淤泥,这些设备必不可少。
当那些老木匠们看到如此精细的设计图纸时,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一件稀世珍宝。
这个时代,一辆双把独轮车就惊艳了一方匠人,更何况这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重型机械。
当起重机的分解图纸摆在县里经验最老到的木工师傅面前时,这位胡子都已花白的老人,激动的眼泪差点都掉下来了。
他做了一辈子木工活,自认天下再也没有他没有见过的器形了。
即使也,也不足以让他感到惊艳。
但如此结构复杂的机械图纸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只觉得此器只应天上有,人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密的程度。
老木匠趴在图纸上仔细观摩了足足半个时辰,最后不得不连连摆手,老泪纵横。
主动承认自己根本就没看懂这台大型机械的运作原理。
木匠毕竟只是木匠,并非机械工程师。
这个时代,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工程师。
所以木匠不懂得巨型机械的动作原理,倒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不懂得机械的运作原理,也并不耽误他们制造这款机械。
因为杨墨已经把结构十分复杂的机械图纸,分解得一清二楚。
每个构件的尺寸和要求,都标注的清清楚。
包括要用什么材料,必须达到多高的精度。
木质机械不可能做到十分精密的程度,毕竟即使是熟化的木料,跟金属比起来,也有很大的收缩比。
所以杨墨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误差。
才会把每个机械零件都设计的足够大。
使得这些复杂的机械设备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个庞然大物。
三组木工按部就班的展开了生产。
南山这下的窑厂也很快开工制造青砖。
县城的几家铁匠铺子,每天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几台大型的机械设备上,有很多零部件,必须用到铁制品。
因此铁匠的日程同样排得满满当当。
杨墨自己早就有心要在将来,自己也开一间铁制品工坊。
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培养相关人才的大好机会。
他有心在本村选了十几个村民,把他们安排进了城里的两家铁铺中的帮工。
顺便学习铁制品的打制,熟悉相关的各道工艺。
为他今后自己在村子里开铁器工坊打下基础。
窑厂那边,他当然也没忘记安插自己人。
一方面是为了培养相关人才。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就近监督工匠们的工作。
争取每个重要的地方都有老山村的自己人。
这样杨墨自己才不会当睁眼的瞎子,能够及时了解到每个重要的环节的具体情况。
顾菲菲和张顺当天就搭乘县里的官船,跟着庞县尉一道去了府城。
杨家的那几百辆车子,也经由官船,大部分运了过去。
杨墨自己则截流了一部分,作为工地上的日常用车使用,也算是工程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第六十二章 工程启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