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气还是不错的,中午的太阳温柔的抚在身上,初春的天气多少还有些凉爽,不过到了中午,太阳的温暖还是驱散了不少的寒气。李逸转悠了大半天,额头上都冒出了不少汗珠,他发现自己揣着老鸨子给的一两银子是真不够花,住个店都要20文,这一算住不了几天,再加上吃饭,李逸一琢磨,得挣钱啊,不然没干啥呢要是先饿死,那就是老头搁被窝里放屁要憋屈死。本来上午画画的时候他也不抱太大希望,毕竟这时候的人都是欣赏的毛笔画,就连油画都不知道是啥,就是李逸看方老伯人不错,碰碰运气,能挣个钱最好,挣不上也不损失什么。
刚回来,就看到老伯正在包子摊喝茶水,李逸一想,肯定没卖到啥钱,要不都中午了,方老伯连个包子都不吃,还早早收拾起了东西,估计在等自己,算了,反正这一两银子也过不了几天,干脆请眼前的老伯吃个包子吧,大不了以后再去吃霸王餐,李逸嘿嘿的想着,走向了方老伯。“老板,五个包子,我和方老伯一块儿吃”李逸一屁股坐在了方老头的旁边,还没等方老头开口,冲着正在接待顾客的老汉喊道,然后又自顾自倒了一杯水咕咚咕咚喝进了肚子。方老头正在喝水,一见李逸叫吃的,放下手中的杯子赶紧凑了过来并向摊主摆摆手“先等等,先等等”。李逸见状,更相信是没卖到钱了,不过他也不在乎了,就当多认识个人吧,插嘴说到“方老伯,画没卖到钱没事,我请客,我身上还有点银子,老板,上包子”。
方老头见阻拦不了,也不硬拦了,反正卖的钱也不少,然后赶紧说道“哎呀,小公子,你听我说,你的画值老鼻子钱了,按你说的,我先假装慢慢收起来,勾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那些人都想买,给到了二两多,我哪见过这么多钱啊,就想要卖了”,方老头歇了一下,连水都没顾上喝,继续道“然后呀,我就装的难为情的样子,又把画拿出来,让他们竞价,果然这次给的价更高,最后成交十一两50文,公子你真是个神人啊,我就按你说的做了一下,价格翻了好几倍,按之前说好的,这是您的五两七十五文,您收好,我老头子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方老头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早就口干舌燥了,把该给李逸的钱放到他手里,赶紧拿起杯子喝了一大口。
说实话,李逸现在很缺钱,但是他更缺的是一份长期的收入,所以简单想了一下,等方老伯放下水杯才开口道“方老伯,我在这也人生地不熟的,到现在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所以这钱啊,你都收着吧,看能不能帮忙给我找一个住的地方,有屋子,有铺盖就行啦,咱爷俩以后我负责画,你负责卖您看成不”说着,李逸把钱又交还给了方老头,其实李逸也有自己的考虑,要融入一个地方必须先住下来,自己也不是什么达官显贵,住客栈也有点浪费,所以还是找方大叔这个当地人,帮忙找个住的地方。这时,包子也上来了,方老头也顾不上吃包子,听完了李逸的话忙问道“小公子,你叫什么,你家是哪里的?家里还有人吗?”,“大叔,我叫李…”这时李逸忽然想到,他走的时候秀兰告诉他,大顺朝的皇帝姓李,叫他不要告诉别人自己也姓李,否则会犯冲,要被下大狱。方老头也是一惊,将刚要放入嘴中的包子拿出来,小声问到“你姓李?”,李逸一听要露馅,忙说道“不是不是,我叫赵铁柱,家乡在特别远的地方,家里那边闹饥荒,家里人都饿死了,只有我一个人儿”。
李逸找了一个大众通用的理由,毕竟这时候能吃饱饭的人很少。方老头一听不是姓李,提起来的心也放下了,“铁柱啊,你要是不嫌弃,吃完了跟我走,我家里还有一间空屋子,客栈就别住啦,这钱你拿好,回我家住就行,我家里就我跟二闺女,大闺女已经嫁人啦,你住她那间”边说,方老头又把钱给了李逸继续说道“快吃吧,老汉我还有两亩田地,咱们吃饭还是能养活的,你把钱收好,老汉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你这娃娃也怪可怜的,快快,赶紧吃”说罢,将包子推到了李逸面前。见李逸又要给钱,方老头把脸一沉说道“你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老汉我虽然穷,也不能什么钱都拿,我看你这娃娃挺顺眼,在我家你就放心住,没人要你房租,想住多久住多久,我老汉家就是你家”。李逸看方老头态度坚决,也不好再推辞什么,说了句谢谢就闷头吃了起来,心里想着以后要多画几幅画,帮老人家多挣点。
二人吃完饭,李逸坚持结账,毕竟要去人家住,再让人家结账也不合适,方老头也看出来李逸的心思,才五个铜板,就让李逸结了。方老头的东西已经收拾好了,二人吃完就往西边城外走去,李逸在凤来楼待了一个月也差不多对这个扬州城有点了解,这里基本划分了四个片区,东城是富人区,店铺,青楼等应有尽有,西城和城外基本住的就是像方老伯这样的农民,屠夫,小二等算是贫民区,南城基本都是一些地痞无赖等,导致一些来这里做生意的人都不敢从这里进,北城与南城对比鲜明,因为是官府所在,基本还算清明,不过也要看当官的,大顺朝为防止官员敛财贪污,实行三年一轮换,期满三年要去京城述职,然后再重新安排管辖地区,这些李逸也只是听说,反正跟自己也不沾边。
倒是路过凤来楼的时候,那里依然热闹非凡,李逸不由得想到了秀兰,自己为了不让她担心,骗他说自己回家了,还答应给她带薯片,辣条,想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李逸好像抓住了点什么,但是一瞬间又不知道头绪在哪里,想想自己刚刚才有个住的地方,不知道哪年那月才能回来看她,算了,本来自己在这个世界就像随风飘扬的柳絮一般,如果有机会再回来吧,听到方老伯在前边喊自己,李逸又抓紧向前跟了上去。一路上,方老伯讲了很多他家的事儿,方大娘走的早,走之前家里吃不上饭,方老伯每天就是下地,耕作,关键一家四口,就是一天长在地理,也不够吃的,方大娘就给他们爷儿三个做吃的,自己熬点树皮,野菜的凑合吃,最后营养不良引起重病撒手人寰,给他留下了两个闺女,大女儿凤娘从小跟着方老头一起劳作,因为家里没有男丁,凤娘就像男孩子一样干活,长得五大三粗的,好在婆家也不嫌弃,早早说了媒嫁了出去。家里只留下小女儿芊芊,也十七八了,可是连个像样的嫁妆都没有,二女儿念过几天书,不忍舍下她爹,一定要带着方老头出嫁,说了好几次媒都没成,上午强买强卖方老头画的那个独眼鲍老二倒是愿意,但是方老头打死也不能把闺女嫁给那个地痞,所以二女儿的婚事就没有了下文,现在在城里叶家的成衣铺子里缝制衣衫,生活倒也过得去。一路上多数是方老伯说,李逸随声附和着,二人差不多走了大半天,李逸觉得自己之前一直在健身馆健身,身体素质很不错了,可是走了这大半天,已经气喘吁吁了,前边的方老头竟然脸不红气不喘,看来还是古代人的身体素质好,李逸闷头加紧往前走。
一个不注意,前边的方老伯在一所破宅院前停了下来,李逸打量了一下,这里人烟稀少,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座茅草屋,自己眼前这处房子的门半掩着,姑且能称之为门,因为其他人家的门上边还有一块横匾,匾上边有用茅草做的三角帽,还能为匾挡点雨,眼前的就是两块不太完整的枣木门扇,上边已经满是裂纹,方老头推开的时候发出吱呀吱呀的摩擦声,不过李逸已经感觉很开心了,有种回到家的感觉,那句话怎么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李逸跟着方老头进了门,小院子里看样子是翻过土,被分割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估计是等天气暖和了要种点菜,他在老家的妈妈就会在春天漫点菠菜,油麦菜啥的,一个夏天就够吃了,想到这李逸又想起了那个不可能再回去的家,不过李逸这一个月来已经想通了,回不去了就好好生活,无论如何还要抬头向前看。“铁柱啊,快来,我领你到屋里看看,就是长时间不住人了,我一会还要去地里,你自己收拾一下”方老头看李逸站在院子里,以为他不好意思,就招呼叫他进屋。“就来,方老伯”李逸应了一声,跟着方老头走进了西屋。“咳咳”一开门,就一层尘土,这里想必就是方老伯的大女儿凤娘之前住的了,穷苦人家也没有什么摆件,屋子里就靠窗有一个发黑的古董木桌,看痕迹也是用了不下几十年了,用手一碰也是咯吱响,除此之外就还有一个竹板小床。也是一层尘土了,不过李逸对这里只有两个字,特别满意,因为
第3章 打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