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0章 神话与“神殇”[1/2页]

足球教练:手握球星卡系统 人间金钱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很多热爱足球的华国球迷心中,巴国就是那个黑白世界里的“万神殿”。
      传奇王座之上的“贝球王”、自然无需多言,与他并肩作战过的加林沙,虽然天生残疾、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了6厘米,但却成为了足球史上盘带技术最为出色的“小鸟”。
      然后是拿到过“医学博士学位”的苏格拉底,被罗马球迷亲切地称为“教皇”的法尔卡,以及“白贝利”济克...更是让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世界足坛,犹如一部让人叹为观止、赏心悦目的艺术史诗。
      在创下了19581970年期间、“三夺世界杯冠军”的一波辉煌之后,巴国足球在世界杯上的第二次巅峰时刻,恰好跟华国很多球迷的成长轨迹重合了。
      在彩色电视逐渐普及、打开国门的世纪之交,从1994到2002年,巴国队连续三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并拿下了两座桂冠,一时间威震全球。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能超越“巴国队”前无古人壮举的,只有他们自己。
      一个个如今依然活跃在世界足坛的巨星名号,就这样走进了当时的华国球迷心中:“外星人”大罗,“足球精灵”小罗,无数“中老年球迷”十分想念的阿德里亚,还有到了42岁时、与自己18岁的儿子,在职业联赛中同场竞技的利瓦尔多......
      与当下同质化严重的“工业足球”相比,巴国队永远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万花筒那是一种兼具技艺、爆发、灵性与美感的足球。
      在他们的脚下,足球才是“玩”出来的,既是比赛,也是游戏,更是艺术。
      与欧洲足球“流水线作业”的呆板风格截然不同,巴国队很少按常理出牌机巧、灵动、迅捷、从容...最重要的一点是,里面还包含了他们球员的个人天分与场上的即兴演出!
      那么,为什么是巴国队?
      从历史的角度解释,可能是因为这个国家当初的种族大融合。
      殖民时代为处在南美洲的巴国,带来了非洲之外最多的黑人群体。
      这些人与南欧迁来的拉丁人,在此交融混合,诞生出一种奇妙的“特质”。特质
      这一特质包含了欧洲的工业力量、美洲与非洲的灵气天赋,让华丽而机敏的足球风格,成为了独特历史条件下的结晶。
      而在足球运动、开始普及到全世界范围的20世纪初,工业化尚未在拉美地区刻下太深的痕迹。
      因此,这里的男性得以免受更多的“规训”,他们仍然以个人为中心,好动而富有冲劲,追求巧思与活力的同时,更为唾弃工业化体系内所需的组织、纪律和蛮力。
      在这群同样喜欢上这项运动的男人心目中,足球是在体育场里踢的么?
      不,足球应该是在沙滩上踢的。
      然而,这种建立在前工业化时代的“混合特质”,虽然没有让巴国像米国那样,频繁爆发族群冲突,却也让当地的很多人,羞于谈起自己的肤色和身世。
      就宛若一个全球化进程中、诞生的私生子,他们总是被“由纯白人群”构成的阿国人嘲讽耻笑,被一众使用拉美语系的国度,归为说葡语的异类。
      直到足球逐渐成

第370章 神话与“神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