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棣沉默了。
      是啊!都是因为名分。
      太子朱标是嫡长子,天然的皇位继承人。
      而朱棣呢?不管如何威名赫赫,声望无双,也只是皇帝的第四子,永远与那个位置无缘。
      “此事,诸亮继续暗中查证,暂时不要打草惊蛇!”
      只是很短时间,朱棣就收拾好了自己的心情。
      接下来,几人又商量了一下以后燕王府三卫的改编。
      最后,朱棣决定将三卫兵马分置于三处,承担不同的责任,毕竟这些都是跟着他在塞外出生入死过的的精锐。
      战力强悍不说,还忠心耿耿,肯定要用在最适合的地方。
      最终,燕王三卫被朱棣改了名字和确定了驻所。
      原本张武的燕王中卫被改成了西山卫,驻地就是西山,非战时就主要负责整个西山片区的安全。
      返回的一万兵马重新分成两个卫,一个卫改名为燕山卫,驻地北平城,非战时负责整个北平的城防和治安。
      剩下的一卫兵马被更名为北通卫,驻地通州,非战时除了负责保障通州城防和治安之外,还要负责通州东西南北四大仓的安全。
      至于原来的通州卫,朱棣命其移驻通州北二十里,更名为通州前卫。
      这一番操作,朱棣的目的就是要将北平的后勤线通州,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再加上王府驻地北平城,以及朱棣未来的核心西山,安全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至于这几个卫的主将,张武不变,依旧是西山卫指挥使,朱能成了北通卫指挥使。
      而负责北平的燕山卫,朱棣则任命了封思齐为代指挥使。
      这一轮调整,除了原本的通州卫颇有微词以外,其他各处都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包括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同意卫所移防的批文,都回复得很快。
      这事原本也就过去了,但是没人想到,因为朱棣的这次调整,却在半个月后出了件大事。
      原来的通州卫,现在的通州前卫,和驻防通州的北通卫在通州码头火拼了一场,死伤了上百人。
      事情的起因是源于通州码头,这通州码头是大运河的最北端,历来都是南北物资的集散之地。
      也因为这样,这里就成了一个下金蛋的鸡,码头附近每一处地方都是寸土寸金,无数富甲一方的大商户都在这里有着转运仓库。
      而这些商人的仓库,每个月都要向驻守通州的卫所缴纳“平安钱”的,根据仓库大小,货物多寡,这“平安钱”从数两银子到数十两不等。
      以前的通州区就靠着这个“平安钱”,小日子过的别提多滋润了,结果这一移防就出问题了。
      这个月月末时分,就是按照惯例缴纳“平安钱”的日子了,原来的通州卫的士卒居然从二十里外的驻地来到了码头。
      虽然说他们已经移防,按理说这“平安钱”跟他们再无关系,但俗话都说“善财难舍”,这拿惯了的好处,怎么可能说放下就放下。
      这伙士卒一共一百多人,带队的是一个卫指挥佥事罗刚,一开始也算顺利,许多商人都交了银子。
      后来却遇到一户商人,知道通州已经换了驻军,便打死不

第176章 与张玉的冲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