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八章:什么叫做皇帝的智慧啊!(战术后…[1/2页]

三国:身为刘禅的我不再咸鱼 一个魡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之后的事件,其实就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时间流逝,来到了十二月的中旬。
      这段时间里,刘禅依旧没有什么收获什么厉害的科技。
      倒是生活用品还有很多东西都有了不少的储备,刘禅的日常生活除了没有电,其实也和现代生活没有什么差距了。
      而在刘禅日渐成熟的天机处的工人的帮助下,刘禅很快就搞出了石灰和水泥这些东西。
      但是大规模的使用,还是那句话,钱、粮。
      石灰矿的开采并不算是问题,还是那句话,你永远可以相信攀枝花矿区。(一片矿物区一般都不会只有一种产品)
      但是问题是,工坊的建造以及工匠的雇佣,这些钱都不是一笔小钱。
      加上刘禅为了让那些有能力的工匠老实为自己工作,给予的基础工资也是很高的。
      在此,刘禅感觉自己需要感谢一个家伙。
      一个被刘禅扔在了江阳县的家伙。
      那便是被任命为一方太守的马谡。
      这个家伙为了证明自己,工作也也算是尽心尽力。
      周围的百姓被很好的调动了过来,生产效率那叫一个高。
      刘禅的雪盐已经开始逐渐的在蜀中地区的各个大土豪手中出现,一批批粮草和五铢钱开始涌入府库之中。
      原本很多空着喂老鼠的粮仓,也逐渐的多了一些东西。
      政府有了税收,诸葛亮也开始展现起自己的能力。
      很多民生等问题被迎刃而解,诸葛亮甚至搞出了水车加强了各地的水利。
      总而言之,蜀中的各地的经济也逐渐的恢复了过来。
      这些事情在历史上本应该是两年后诸葛亮含辛茹苦才能够做到的。
      可因为刘禅的干预,蜀国的兴盛提早了一年出现。
      说来刘禅也是挺自豪的。
      而最为关键的,则是攀枝花铁矿的开采。
      这一次的矿物寻找算是顺利,在刘禅将玉林阁派出去后,他们很快就在茂密的丛林之中搜寻到了矿口。
      赵云随后继续带领着天机处的工匠们去打基础。
      原本,刘禅以为自己可以开始大规模的建设了。
      但他在通过赵云的回信后,发现忽略了一件挺重要的事情,那便是手下的工匠不够用了。
      开采铁矿的难度并不大,周围的百姓调动起来的话,铁矿的产出是很可观的
      可是武器的产量却迟迟无法上去。
      虽然刘禅将炒钢法交给了赵云,赵云也传达给了工匠。
      但是工匠人数不足,每日生产的钢铁属实是有限度的。
      武器的生产也是因此陷入了停滞。
      (并不是不生产低级的武器,只是利用好刚体制造的高级的武器被限制了产量)
      倒不是说蜀国缺少工匠,实际上是缺少刘禅需要的那类工匠。
      要能够忠诚、看得懂字、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也不能能差。
      这些要求刘禅感觉其实挺合理的。
      但是且不说天机处的那五十个工匠,他们都是刘禅曾经培养了很久培养出来的。
      就说后来招募进来的三百人,也都是花费了好几个月才让他们有能够配合主要人员工作的。
      这么久的工作下来,刘禅深知古代人的智慧。
      他们并不蠢,甚至有的人只是听了一点刘禅的理论后,就立刻能够举一反三。
      所以刘禅可不敢随便找几个工匠过来帮自己,到时候好铁的制作方法被魏国知道了。
      那刘禅是真的哭都没有地方了。
      如是想着,刘禅顿时感觉到了皇帝的重担。
      他此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从身边抓过来一个张良,随后问出那句传扬千古的名句。
      “为之奈何啊军师。”
      很可惜,刘禅身旁没有张良。
      就算有,他也不会了解工业这个东西的。
      头大!真的让人头大,都有铁了没有办法量产是最难受的。
      有什么技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
      这个问题让刘禅沉思了许久,最后刘禅只能够长长的叹了口气,表示了自己的无奈

第十八章:什么叫做皇帝的智慧啊!(战术后…[1/2页]